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贯休诗词作品集:
献钱尚父 春送僧 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三峡闻猿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舜颂 行路难 山茶花 杞梁妻 读离骚经 相和歌辞·善哉行 夜雨 落花 寿春节进 古离别 续姚梁公坐右铭 胡无人 曹娥碑 禅师 少监三首 送王毂及第后归江西 旅中怀孙路 闻知己入翰林 古意九首 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 律师 晚望 闻杜宇 赠杨公杜之舅 古战处 道士 鹭鸶有怀(前东阳王慥使君养一鹭鸶名瑶花) 题兰江言上人院二首 野居偶作 春末兰溪道中作 瀔江秋居作 偶作因怀山中道侣 读《吴越春秋 马上作 道情偈三首 秋晚野步 早起 寿春进祝圣七首·从谏如流 送人之渤海 海边见罗邺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送僧归日本 题宿禅师院 怀钱唐罗隐、章鲁封 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赠景和尚院 上宋使君 怀钱唐罗隐、章鲁封 水壶子 送僧游天台 寄令狐郎中 怀周朴、张为 渔父 思匡山贾匡(一作寒夜思庐山贾生) 秋过钱塘江 寄僧野和尚 晚泊湘江作(一作晚泊湘江怀古) 怀二三朝友 道情偈 深山逢老僧二首 别杜将军 闻前王使君在泽潞居 送颢雅禅师 大蜀高祖潜龙日献陈情偈颂 谢卢少卿惠千文 寄高员外 冬末病中作二首 读顾况歌行 茫茫曲 渔家 富贵曲二首 轻薄篇二首 蒿里 杂曲歌辞·杞梁妻 杂曲歌辞·轻薄篇二首 过商山 书石壁禅居屋壁 陶种柑橙,令山童买之 送道友归天台 寄天台叶道士 寄题诠律师院 赠写经僧楚云 早霜寄蔡大 月夕 悼张道古(昭宗时道古官拾遗以直谏贬蜀中死) 海觉禅师山院 题某公宅 绣州张相公见访 赠雷卿张明府 观地狱图 题成都玉局观孙位画龙 z6光大师草书歌 春送赵文观送故合州座主神榇归洛 溪寺水阁闲眺因寄宋使君 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 寄匡山大愿和尚 上卢使君 送郑侍郎骞赴阙 将入匡山宿韩判官宅 送薛侍郎贬峡州司马 经吴宫 春游凉泉寺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 听晓角 送人游茆山 比干传 古剑池 送少年禅师二首 寄郑道士二首 游金华山禅院 送郑使君 贺郑使君 感怀寄卢给事二首 贺雨上王使君二首 陪冯使君游六首·迎仙阁 陪冯使君游六首·钓罾潭 陪冯使君游六首 陪冯使君游六首·过相思岭 陪冯使君游六首·游灵泉院 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 上卢使君二首 再逢虚中道士三首 山居诗二十四首 偶然作 苦吟 孤云 庭橘 风琴 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避地毗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 秋夜怀嵩少因寄洛中旧知 中秋十五夜月 再游东林寺作五首 上缙云段使君 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 商山道者 春晚桐江上闲望作 送新罗衲僧 送新罗人及第归 赠轩辕先生 怀邻叟 赠钟陵陈处士 遇道者 灞陵战叟 闻迎真身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 春游灵泉寺 春末寄周琏 寄信州张使君 送郑阁赴闽辟 别李常侍 避寇游成福山院 送刘相公朝觐二首 对雪寄新定冯使君二首 寿春节进大蜀皇帝五首 陈情献蜀皇帝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 渔者 听僧弹琴 终南僧 陋巷 秋末寄武昌一公 道中逢乞食老僧 酬周相公见赠 酬王相公见赠 酬张相公见寄 酬韦相公见寄 送罗邺赴许昌辟 和李判官见新榜为兄下第 上新定宋使君 别冯使君 到蜀与郑中丞相遇 经弟妹坟 再到钟陵作 蜀王登福感寺塔三首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天复三年作) 秋过相思寺 春晚访镜湖方干 怀卢延让(时延让新及第) 怀匡山道侣 题曹溪祖师堂 庐山寻灵纪不遇 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 上冯使君水晶数珠 怀薛尚书兼呈东阳王使君 寄庐山大愿和尚 南海晚望 赠造微禅师院 寄翰林陆学士 晚望 早秋夜坐 寿春进祝圣七首 寿春进祝圣七首·大兴三教 寿春进祝圣七首·守在四夷 寿春进祝圣七首·搜扬草泽 寿春进祝圣七首·文有武备 寿春进祝圣七首·千载降祥 和毛学士舍人早春 题一上人经阁 观棋 宝禅师见访 送李铏赴举 怀洛下卢缙云 经友生坟 送僧归翠微 秋送夏郢归钱塘 寄李道士 寄栖白大师二首 故林偶作 送衲僧之江西 读贾区、贾岛集 寄景地判官 闻闵廷言周琏下第 追忆冯少常 怀南岳隐士二首(一作赠隐者) 新猿 蓟北寒月作 寒望九峰作 乞食僧 秋末江上望 大驾西幸秋日闻雷 览姚合《极玄集 览皎然《渠南乡集 送僧归山 夏日晚望 寄中条道者 经先主庙作 春日许征君见访 偶作 怀赤松故舒道士 寄静林别墅胡进士兄弟 赠晦公禅人 怀智体道人 与刘象正字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 士马后见赤松舒道士 经士马中作 寄四明闾丘道士二首 题令宣和尚院 送僧入五泄 送僧游五台 送僧入幽州 送僧归剡山 送僧之安南 送僧归天台寺 湖上作 酬杜使君见寄 秋晚野居 登鄱阳寺阁 江西再逢周琏 边上行 偶作因怀大同道友 秋夜作因怀天台道者 赠许征君 秋末闲居作 怀武夷山禅师 避地寄高蟾 别东林僧 武昌县与昼公兼寄邑宰 春晚寄卢使君 题大安寺通禅师院 寄乌龙山贾泰处士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 送缘有禅师与雷处士入武夷山 秋望寄王使君 寄拄杖上王使君 送郑准赴举 送于兢补阙赴京 送僧之东都 干霄亭晚望怀王棨侍郎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 寄新定桂雍 寒夜有怀同志 送崔尚书朝觐 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时黄贼陷东阳公避地于浙右) 闻友人驾前及第 避寇入银山 送新罗僧归本国 送人归夏口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 秋末长兴寺作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 闻知闻赴成都辟请 湖头别墅三首 题弘式和尚院兼呈杜使君 送人之岭外 送杜使君朝觐 休粮僧 寄西山胡汾、吴樵 送庐山衲僧 怀谬独一 送僧之湖外 江边道士 上东林和尚 秋寄李频使君二首 经普化禅师影院 遇五天僧入五台五首 和韦相公话婺州陈事 寄怀楚和尚二首 闻新蝉寄桂雍 送卢秀才应举 寄景判官兼思州叶使君 晚春寄张侍郎 送友人及第后归台州 送陈秀才赴举兼寄韩舍人 送僧归南康 送僧入石霜 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 送吴融员外赴阙 送令狐焕赴阙 上冯使君山水障子 送卢舍人朝觐 送友人之岭外 送僧归华山 怀高真动二首 怀匡山山长二首 秋寄栖一 寄山中伉禅师 和韦相公见示闲卧 闲居作 江陵寄翰林韩偓学士 闻李频员外卒 避寇白沙驿作 送卢瞻罢庐陵幕归阌乡 夜对雪寄杜使君 送智光禅伯 送吏部刘相公除东川 赠信安郑道人 苦雨中作 送刘逖赴闽辟 秋怀赤松道士 喜不思上人来 晚春寄吴融、于竞二侍郎 明进士北斋避暑 书无相道人庵 送僧之灵夏 闻叶蒙及第 闻大愿和尚顺世三首 秋晚野步 闻王慥常侍卒三首 送叶蒙赴举 夜寒寄卢给事二首 赠抱麻刘舍人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东阳未乱前相别) 古出塞曲三首 古塞上曲七首 古塞下曲七首 秋末寄张侍郎 送僧之湖南 寄栖一上人 寄澜公二首 送胡处士 别性空禅师 鄂渚逢杨赞禹 寄赤松舒道士二首 刘相公见访 游云顶山晚望 题师颖和尚院 寄西山胡汾 赠景和尚院 早秋即事寄冯使君 送王贞白重试东归 东西二林寺流水 送高九经赴举 题灵溪畅公墅 送黄宾于赴举 离乱后寄九峰和尚二首 上宋使君 赠景和尚院 赠李祐道人(一作赠道士) 经栖白旧院二首 寄冯使君 桐江闲居作十二首 秋夜吟 别卢使君 秋晚泊石头驿有寄 送沈侍郎 怀诸葛珏二首 上杭州令狐使君 秋夜玩月怀玉霄道士 上冯使君渡水僧障子 题峄桐律师院 避寇上唐台山 避寇山中作 途中逢周朴 春送禅师归闽中 送道士归天台 寒食郊外 怀武昌栖一二首 鄂渚赠祥公 苦热 闻无相道人顺世五首 寄匡山纪公 送友人下第游边 闻征四处士 赠抱麻刘舍人 闻赤松舒道士下世(东阳未乱前相别) 古出塞曲三首 古塞上曲七首 古塞下曲七首 古塞曲三首 秋末寄张侍郎 送僧之湖南 寄栖一上人 寄澜公二首 送胡处士 别性空禅师 鄂渚逢杨赞禹 寄赤松舒道士二首 刘相公见访 游云顶山晚望 题师颖和尚院 寄西山胡汾 早秋即事寄冯使君 送王贞白重试东归 东西二林寺流水 送高九经赴举 题灵溪畅公墅 送黄宾于赴举 离乱后寄九峰和尚二首 赠景和尚院 赠李祐道人(一作赠道士) 经栖白旧院二首 寄冯使君 桐江闲居作十二首 秋夜吟 别卢使君 秋晚泊石头驿有寄 题宿禅师院 送沈侍郎 怀诸葛珏二首 上杭州令狐使君 秋夜玩月怀玉霄道士 上冯使君渡水僧障子 题峄桐律师院 避寇上唐台山 避寇山中作 途中逢周朴 春送禅师归闽中 经孟浩然鹿门旧居二首 送道士归天台 寒食郊外 怀武昌栖一二首 鄂渚赠祥公 苦热 闻无相道人顺世五首 寄匡山纪公 送友人下第游边 闻征四处士 读《玄宗幸蜀记 秋居寄王相公三首 秋尽途中作 寄清泠山道人 题惠琮律师院 夜对雪作寄友生 砚瓦 咏竹根珓子 归故林别知己 鄱阳道中作 送人征蛮 怀武夷红石子二首 寄宋使君 题友人山居 赠方干 偶作 送人归新罗 秋末江行 春寄西山陈陶 归故林后寄二三知己 怀刘得仁 上俞许二判官 怀四明亮公 读孟郊集 怀白阁道侣 四皓图 怀方干、张为 览李秀才卷 贻世 寄天台道友 寄紫阁隐者 寄冯使君 春过鄱阳湖 秋末怀旧山 经费隐君旧宅 天台老僧 读刘得仁、贾岛集二首 题简禅师院 读《杜工部集 淮上逢故人 观李翰林真二首 怀香炉峰道人 送谏官南迁 春山行 樵叟 读唐史 寒江上望 别仙客 送越将归会稽 黄莺 宿深村 送卢舍人三首 观怀素草书歌 义士行 偶作 春野作五首 寄韩团练 甘雨应祈 施万病丸 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 问岳禅师疾 送梦上人归京 送杨秀才 将入匡山别芳昼二公二首(一作将入庐山别僧) 山中作 偶作五首 杜侯行 送崔使君 和杨使君游赤松山 上卢使君 送僧入马头山 上杜使君 寒月送玄士入天台 上顾大夫 寄大愿和尚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 上卢少卿觅千文 书倪氏屋壁三首 送张拾遗赴施州司户 边上作三首 经旷禅师院 鼓腹曲 古塞下曲四首 拟君子有所思二首 上冯使君五首 寄王涤 嘲商客 泊秋江 哭灵一上人 上孙使君 对月作 书陈处士屋壁二首 寄杜使君 遇叶进士 书匡山老僧庵 拟齐梁体寄冯使君三首 塞上曲二首 闲居拟齐梁四首 上刘商州 上裴大夫二首 古意代友人投所知 题弘顗三藏院 怀张为、周朴 古镜词 循吏曲上王使君 了仙谣 送姜道士归南岳 古镜词上刘侍郎 长持经僧 春晚闲居寄陈嵩伯 夜夜曲 偶作二首 苦热寄赤松道者 江边祠 田家作 村行遇猎 经古战场 拟齐梁酬所知见赠二首 陈宫词 还举人歌行卷 酷吏词 野田黄雀行 洛阳尘 长安道 梦游仙四首 少年行 战城南二首 临高台 苦寒行 上留田 白雪曲 阳春曲(江东广明初作) 杂曲歌辞·夜夜曲 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琴曲歌辞·白雪歌 相和歌辞·阳春曲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 相和歌辞 相和歌辞 横吹曲辞·长安道 横吹曲辞·入塞曲 横吹曲辞·出塞曲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二首 寄景地判官 春晚寄卢使君 送庐山衲僧 瀔江秋居作 少监三首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 送僧入五氵曵 怀匡山山长二首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二首
最新收录:

暂未开通

贯休
贯休简介

全 名 贯休

贯休贯休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贯休贯休的介绍


  贯休,是唐末五代著名画僧。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在唐大中七年(835年)到和安寺出家。他爱憎分明,关心人民疾苦,痛恨贪官污吏。他的《酷吏词》,愤怒谴责了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暴行。他又有不畏权势的傲骨。他在杭州时曾给吴越王钱镠写诗:《献钱尚父》。钱镠读后大喜,但要他把诗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断然回答:“州既难添,诗亦难改。”不肯依附权贵。

  代表作是关于十六罗汉画像的艺术风貌和进呈经过,《益州名画录》记载: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贯休自称)自梦中所睹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太平兴国(976~983)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事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十六帧罗汉像是贯休绘画作品中辉映古今的名作。不管作品的创作风貌,还是笔墨技巧,历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赫赫有名的《宣和书谱》就说:“以至丹青之习,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罗汉,笔法略无蹈袭世俗笔墨畦畛,中写己状眉目,亦非人间所有近似者。”

  贯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传《法华经》、《大乘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为郡太守王慥所钦重。王慥离职后,新任太守蒋瓌开洗忏戒坛,也请贯休为监坛。又叫僧贯休。


贯休贯休的轶事典故


  贯休落落大度,不拘小节。曾在通衢大道边走边吃果子,旁若无人。乾宁(894-897年)初,贯休离开越州,到荆州。荆南节度使成汭对贯休还比较客气,安置他在龙兴寺住。过一段时间后,关系便逐渐疏远。有一年,成汭生日,献诗祝寿者百余人,贯休也在其中。因为献诗的人多,成汭无法亲自过目,便委托慕僚郑准品评。郑准对贯休的诗才非常嫉妒,就给贯休评了个第三,贯休对此很感生气。贯休除了善于作诗外,又擅长于书法,号为姜休。有一次,成汭向贯休请教书法上的问题,贯休因生日献诗受辱,正闷着一肚子气,便借此机会发泄,说“此事须登坛可授,安得草草而言!”成汭听后也很火,成汭身边一些人也乘机说坏话,于是乎贯休又被驱逐出江陵,解送公安县(荆州属县)安置。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并加以“龙楼待诏”、“明因辨果功德大师”、“翔麟殿引驾内供奉”、“经律论道门选练教授”、“三教玄逸大师”、“守两川僧大师”、“赐紫大沙门”、“禅月大师”等一系列殊荣称号,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诗人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