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卢纶诗词作品集: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长安春望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李端公/送李端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晚次鄂州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逢病军人 寒食 无题 春词 裴给事宅白牡丹 落第后归终南别业 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送郭判官赴振武 秋晚山中别业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 山店(一作王建诗) 山中咏古木 割飞二刀子歌 曲江春望 过玉真公主影殿 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从军行(一作李端诗,题云塞上)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美人曾在禁中) 七夕诗(同用秋字,一作他乡七夕) 同李益伤秋 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 送万巨 送元赞府重任龙门县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送崔琦赴宣州幕 宿定陵寺(寺在陵内) 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 咸阳送房济侍御归太原幕(昔尝与济同游此邑) 赠别李纷 山店(一作王建诗) 清如玉壶冰 送郭判官赴振武 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 罪所送苗员外上都 秋晚山中别业 观袁修侍郎涨新池 与畅当夜泛秋潭 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雪谤后逢李叔度 题李沆林园 寻贾尊师 喜从弟激初至 与张擢对酌 偶宿山中忆畅当 和马郎中画鹤赞 古艳诗 和赵给事白蝇拂歌 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和王员外冬夜寓直 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送道士郄彝素归内道场 送畅当 送夏侯校书归华阴别墅 送魏广下第归扬州 清如玉壶冰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 割飞二刀子歌 送永阳崔明府 送宛丘任少府 送韦判官得雨中山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舟中寒食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 大梵山寺院奉呈趣上人赵中丞 送王录事赴任苏州(即舍人堂弟) 赠别司空曙 送抚州周使君(即侍中之婿) 送王尊师(一作道士) 秋晚霁后野望忆夏侯审 送李方东归(即故李校书端亲弟) 送朝邑张明府(此公善琴) 落第后归终南别业 卧病书怀 晚到盩厔耆老家 送乐平苗明府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所昏即君从母女弟) 送元昱尉义兴 春江夕望 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 送鲍中丞赴太原 送史寀滑州谒贾仆射 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 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 送杨皞东归 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陈羽诗) 送内弟韦宗仁归信州觐省 送李缃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 送何召下第后归蜀 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 至德中赠内兄刘赞 送李校书赴东川幕 罪所送苗员外上都 送袁偁 送宁国夏侯丞 送少微上人游蜀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见寄 关口逢徐迈 春词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 送永阳崔明府 送宛丘任少府 送韦判官得雨中山 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 舟中寒食 寒食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送恒操上人归江外觐省 大梵山寺院奉呈趣上人赵中丞 送王录事赴任苏州(即舍人堂弟) 赠别司空曙 送抚州周使君(即侍中之婿) 送王尊师(一作道士) 秋晚霁后野望忆夏侯审 送李方东归(即故李校书端亲弟) 送朝邑张明府(此公善琴) 卧病书怀 晚到盩厔耆老家 送乐平苗明府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亲(所昏即君从母女弟) 送元昱尉义兴 春江夕望 送耿拾遗湋充括图书使往江淮 送鲍中丞赴太原 送史寀滑州谒贾仆射 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 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 送杨皞东归 送崔琦赴宣州幕 长安疾后首秋夜即事(一作陈羽诗) 送内弟韦宗仁归信州觐省 送李缃 送彭开府往云中觐使君兄 宿定陵寺(寺在陵内) 送何召下第后归蜀 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 咸阳送房济侍御归太原幕(昔尝与济同游此邑) 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 至德中赠内兄刘赞 送李校书赴东川幕 赠别李纷 送袁偁 送宁国夏侯丞 送少微上人游蜀 酬李端公野寺病居见寄 山中咏古木 关口逢徐迈 渡浙江 夜泊金陵 江行次武昌县 夜投丰德寺谒海上人(一作李端诗) 泊扬子江岸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舅 陈翃中丞东斋赋白玉簪 焦篱店醉题(时看弄邵翁伯) 同畅当咏蒲团 贼中与严越卿曲江看花 小鱼咏寄泾州杨侍郎 早秋望华清宫中树因以成咏(一作常衮诗) 和徐法曹赠崔洛阳斑竹杖以诗见答 同耿湋、司空曙二拾遗题韦员外东斋花树 奉和李舍人昆季咏玫瑰花寄赠徐侍郎(一作常衮诗) 冬日宴郭监林亭 河中府崇福寺看花 同薛存诚登栖岩寺 春游东潭 秋夜宴集陈翃郎中圃亭美校书郎张正元归乡 山中一绝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奉和李益游栖岩寺(一作登西岩寺,一作常衮诗) 同路郎中韩侍御春日题野寺 过仙游寺 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春日登楼有怀 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 同赵进马元阳春日登长春宫古城望河中因寄郑损仓曹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因寄西岩警上人 九日同司直九叔崔侍御登宝鸡南楼 题云际寺上方 题悟真寺 宿石瓮寺 题天华观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陪中书李纾舍人夜泛东池 题兴善寺后池 华清宫 春日陪李庶子遵善寺东院晓望 同钱郎中晚春过慈恩寺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 题伯夷庙 题嘉祥殿南溪印禅师壁画影堂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 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 九日奉陪侍中宴后亭 九日奉陪侍中宴白楼 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春日喜雨奉和马侍中宴白楼 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奉陪侍中登白楼(一作奉陪浑侍中五日登白鹤楼) 题苗员外竹间亭 同耿湋宿陆澧旅舍 重同畅当奘公院闻琴 秋夜同畅当宿藏公院 题贾山人园林 题金吾郭将军石伏茅堂(一作常衮诗) 出山逢耿湋 春日过李侍御 过楼观李尊师(一作过李尊师院) 题杨虢县竹亭 过司空曙村居 宿澄上人院 过终南柳处士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 秋中过独孤郊居(即公主子) 新移北厅因贻同院诸公兼呈畅博士 玩春因寄冯卫二补阙戏呈李益(时君与李新除侍御史) 行药前轩呈董山人 秋中野望寄舍弟绶兼令呈上西川尚书舅 寄赠畅当山居 寄赠库部王郎中(时充折籴使) 秋幕中夜独坐迟明因陪…谒上公因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春日卧病示赵季黄(时陷在贼中) 浑赞善东斋戏赠陈归 首冬寄河东昭德里书事贻郑损仓曹 冬晓呈邻里 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 赠李果毅 赠韩山人 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寄呈凤翔齐员外张侍御 驿中望山戏赠渭南陆贽主簿 春思贻李方陵 书情上大尹十兄 晚次新丰北野老家书事呈赠韩质明府 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 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郄推官因以戏赠 洛阳早春忆吉中孚校书、司空曙主簿因寄清江上人 秋夜寄冯著作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春日忆司空文明 雪谤后书事上皇甫大夫 蓝溪期萧道士采药不至 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佶郎中 客舍苦雨即事寄钱起郎士元二员外 苦雨闻包谏议欲见访戏赠 春日山中忆崔峒吉中孚(一作寄李舍人) 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湋李校书端 江北忆崔汶 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旧里赠朔北故人(一作常衮诗) 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 寄郑七纲 送渭南崔少府归徐郎中幕 送朝长史赴荆南旧幕 孤松吟酬浑赞善 天长久词 皇帝感词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 难绾刀子歌 栖岩寺隋文帝马脑盏歌 陈翃郎中北亭送侯钊侍御赋得带冰流歌 送张郎中还蜀歌 慈恩寺石磬歌 萧常侍瘿柏亭歌 王评事驸马花烛诗 伦开府席上赋得咏美人名解愁 妾薄命 长门怨 七夕诗(同用期字) 村南逢病叟 白发叹 酬李叔度秋夜喜相遇因伤关东僚友丧逝见赠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侯仓曹钊 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 得耿湋司法书因叙长安故友零落兵部…郑仓曹畅参军昆季 哭司农苗主簿 酬人失题 雨中酬友人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 酬灵澈上人(一和口号戏赠灵澈上人时奉事入城) 酬崔侍御早秋卧病书情见寄时君亦抱疾在假中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 和王仓少尹暇日言怀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 和李中丞酬万年房署少府过汾州景云观…李早年同居此观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 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酬孙侍御春日见寄 同柳侍郎题侯钊侍郎新昌里(一作酬候钊侍郎春日见寄) 同吉中孚梦桃源 酬韦渚秋夜有怀见寄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 和金吾裴将军使往河北宣慰…兼寄赵侍郎赵卿拜陵未回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城北亭楼宴崔司士…关中弟张评事时遇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酬苗员外仲夏归郊居遇雨见寄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酬李端长安寓居偶咏见寄 酬畅当寻嵩岳麻道士见寄 和考功王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居(一作岑参诗,或常衮诗) 奉和圣制麟德殿宴百僚 送从侄滁州觐省 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时舅氏初贬官池州) 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时居停务) 将赴阌乡灞上留别钱起员外 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 将赴京留献令公 送刘判官赴丰州(一作赴天德军) 送静居法师 送昙延法师讲罢赴上都 送史兵曹判官赴楼烦 送信州姚使君 达奚中丞东斋壁画山水…得树杪悬泉送长安赵元阳少府 秋晚河西县楼送浑中允赴朝阙 颜侍御厅丛篁咏送薛存诚 送畅当赴山南幕 送契玄法师赴内道场 斅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 送畅当还旧山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 东潭宴饯河南赵少府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送浑别驾赴舒州 送崔邠拾遗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留别耿湋侯钊冯著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征君读书 送从叔牧永州 送卫司法河中觐省(即故王吏部延昌外甥) 送顾秘书献书后归岳州 冬夜赠别友人 赴虢州留别故人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中书舍人李座上送颍阳徐少府 送绛州郭参军 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 题念济寺 送从舅成都丞广归蜀(一作李端诗) 送夔州班使君 途中遇雨马上口号留别张刘二端公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送太常李主簿归觐省 送陕府王司法 送张成季往江上赋得垂杨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送张调参军侍从归觐荆南因寄长林司空十四曙(得潜字) 送李尚书郎君昆季侍从归觐滑州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并戏简前历阳李明府 送陈明府赴萍县 送菊潭王明府 送丹阳赵少府(即给事中涓亲弟) 送黎燧尉阳翟 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送宋校书赴宣州幕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送潘述应宏词下第归江南 送盐铁裴判官入蜀 送邓州崔长史 送姨弟裴均尉诸暨(此子先君元相旧判官) 送吉中孚校书归楚州旧山(中孚自仙官入仕) 送韩都护还边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 杂曲歌辞·皇帝感词 杂曲歌辞·妾薄命 相和歌辞·长门怨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最新收录:

暂未开通

卢纶
卢纶简介

全 名 卢纶

卢纶卢纶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卢纶卢纶的生平


  卢纶的生年,现在一般工具书称约为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定为天宝七年,都是依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似乎成为已定之论。但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认为748年说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极玄集》与《旧唐书·卢简辞传》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唐五代人所记当可靠,若生于天宝七年(748年),天宝本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不可能举进士。又卢纶有几首诗自云为至德中作,若生于748年,至德中只十来岁,不可能作此数首诗的。傅说较有道理。闻一多、游国恩说不曾提出依据,应以傅说为是。傅璇琮提出卢纶生年决不可能是748年,而应大大提前,应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或更早几年。至于卢纶的卒年,一般工具书作约800年,即贞元十六年,也不可靠。据傅璇琮该书详细考证,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间,即798-799年间。

  

少年与科举

  少年时代的卢纶,由于家境并不很好,世道不宁,父亲可能去世较早,他本人又多病,生活并不美好,可能有好些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的。他在《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诗中自称:“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禀命孤且贱,少为病所婴。”又在《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诗中说:“孤贱易磋跎,其如酷似何。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过了几年后,卢纶走举试之途,又多不顺利。上文谈到《极玄集》、《旧唐书》都记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卢纶有《落第后归终南别业》诗,道:“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纶与吉侍郎中孚……》中说:“方逢粟比金,未识公与卿。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由这些诗可知,卢纶天宝未落第后,曾在终南山居住读书,又几次应举,但均未能及第。后来他“奉亲避地于鄱阳”,是几次应举都未能及第后,大概为生活所迫,或家遭变故,远赴鄱阳。可能他舅舅家其时在鄱阳一带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大历初,卢纶又由邵阳赴长安应举,《新唐书》本传说他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在举试之途,是彻底失败了。

  

仕途与交游

  卢纶虽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在诗坛却名声渐盛,而且他交游广泛,是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大历年间,他在长安,在鄱阳,与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称为大历十才子。卢纶堪称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载、王缙的赏识与推荐,由诗坛步入仕途。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给皇上,补阌乡尉。后来又因王缙的礼聘,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这中间又曾任河南巩县令。元载、王缙获罪时,卢纶受到牵连,因此还被拘禁过。德宗继位后,卢纶又被任为昭应县令。朱泚之乱发生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军营生活,使卢纶诗风较为粗犷雄放,关于军旅边塞诗,写得极有生气,为大历十才子其他诗人所难及。因他的诗受到德宗重视,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正当他在官场将要青云直上的时候,生命却终结了。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葱,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大权的人物,如皇浦温、鲍防、黎干、卢甚、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级官员和名门子弟则更多。与一些著名诗人的交往则更无须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纶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家。


卢纶卢纶的介绍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王咸)、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大权的人物,如皇浦温、鲍防、黎干、卢甚、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级官员和名门子弟则更多。与一些著名诗人的交往则更无须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纶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家。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诗人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