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厂本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明朝内府司礼监经厂所刊印的图籍称为经厂本。 司礼监原是明朝内府十二监、二十四衙门之一于洪武17年(1384)设置最初以掌管内廷各项礼仪及人事查核、监督廷筵、长随当差等事务其后随着皇帝的倚重司礼监的干政与专政逐渐形成。司礼监下辖经厂由司礼监提督总其事有4至6名经厂掌司执行书籍刊印与典藏为明朝内府专门刻书的机构。 司礼监经厂刊印的书统称为经厂本皆出于专业刊印工匠之手据李东阳〔大明会典〕记载嘉靖10年(1531)统计司礼监内工匠有1583名合为39种别其中有牒纸匠、表背匠、摺配匠、裁历匠、刷印匠、黑墨匠、笔匠、画匠、刊字匠等这些皆为世袭匠户是刻印书籍的专门人才在16世纪的明朝能拥有千人组成分工精细的印刷厂堪称世界印刷史上的壮举。 若依刊印的类别来分经厂本可分为5种: (一)御制书--为皇帝亲撰、诰令或敕令臣下编修的书如〔御制大诰〕、〔大明律〕为太祖对全国臣民的律令;〔皇明祖训〕、〔圣学心法〕为太祖、成祖敕撰:〔五经四书大全〕为胡广奉敕编;〔大明一统志〕为李贤奉敕编等皆为其例。御制书是经厂本中数量最多者李晋华〔明代敕撰书考〕所列书目总计约100余种传世至今者有70余种。 (二)敕刊书--为皇帝敕命刊印的书泰半为前代着述如成化间刊印唐吴竞〔贞观政要〕、正德间刊印宋江贽〔少微通监节要〕、嘉靖间刊印元马瑞临〔文献通考〕等皆是敕刊书数量仅次于御制书。 (三)内府读本--即内府内书堂所习用的各种读本。明朝自宣德以后内府设立内书堂教导小内与宫女读书识字所用读本皆为经厂刊印。包括:〔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四书〕、〔千家诗〕、〔女诫〕、〔内训〕等。 (四)佛道经典--明朝皇帝多好佛道内府经厂刊印不少佛道藏经有为发愿而刻经也有为供皇城内佛道僧侣诵经之用例如:明朝刊印两部有名佛教大藏经〔南藏〕与〔北藏〕其中〔北藏〕即为经厂所刊印是成祖永乐18年(1420)为太祖及马皇后追福发愿而刊印至正统5年(1440)刊成计678函万历12年(1584)再刊〔续藏〕。正统10年经厂刊印〔道经〕一藏480函万历35年(1607)再刊〔续道藏〕。此外又刊〔番经〕一藏147函是经厂刊佛道藏经外另一部大经典。 (五)对策试题--即每年会试选出的殿前策士在皇帝面前对策的试题在对策的前一日召请中书交六科廊缮写并在内璫监督下当夜由司礼监刊刻于次日对策之前交至殿前。 明末宦官刘若愚〔酌中志〕卷18〔内板经书纪略〕记载当时存板书目总计有143种后吕毖〔明宫史〕上集依据〔酌中志〕书目汇编的经厂本目录按经史子集四部列出存板书目与存书数量总计有157种2100余册。〔酌中志〕记:「司礼监经厂库内所藏祖宗累朝传遗秘书典籍。」但长年来管理不善内府书板有些被盗出公然货卖有些被劈毁御寒有些遭虫噬霉烂等损毁日趋严重刘若愚所统计的存板状况已较万历初年时减少十分之六、七。 经厂系代表皇家出版版面、字体、纸张皆颇为讲究所刊的御制书以大板框、大字体表示崇敬如万历11年刊印的〔古文真宝〕内文为8行每行20字而跋文为6行每行11字可想见其字大如钱。字体以元赵孟頫的行书体为主活泼浑圆柔中带劲但至明代后期渐趋匠气。刊印板式以大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为特色富于变化美观为尚。内文中多标明句读与圈发便于阅览断句与辨识读音。经厂本用纸由司礼监及乙字库制造供应多为棉质纸纸色洁白坚厚墨色黑亮晶莹堪称精品。 经厂本最大缺点为校勘不精讹误甚多由于经厂本传钞、刊刻、印刷等事皆出自司礼监之手宦者学问较为粗浅又多缺乏学术传承与审慎校勘的修养不免于刊印时发生遗落文字、窜改原文或删削对己不利的内容等事例为后代藏书家所诟病。
经厂本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明代经厂所刻印的书籍。大字大本但因出于阉宦之手校勘不够精详不为藏书家所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