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府本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皇室内廷刻印的图书称为内府本。明代内府刻书由司礼监所属的经厂刻行称为经厂本。清初入关之后内廷成立修书馆组织翰林修书由原明司礼监经厂的刻书工匠承刻。顺治一朝所刻书籍大都保留晚明经厂刻书、装潢之风貌。康熙初年内三院撤消成立由上三旗包衣组成的总管内务府刻书之事则由内务府属下之武英殿造办处承担。康熙19年(1680)设立武英殿修书处于浴德堂加强了内府刻书之能力但仍在武英殿造办处属下。内府刻书不惜工本特别是刊刻历朝[圣训]、[御制诗文集]等有关朝政的重要典籍更是如此。从购买版片、纸墨等物料到挑选工匠以至写刻、刷印、装潢的标准皆有严格要求。每刻一种重要典籍都要购买数以万计的梨、枣木版片。校刻之书籍多请名手精写上版细心雕刻以上等纸墨刷印而成。字体工整端秀刻印精绝形成特有的风格。清金埴云:「内廷御籍多命曹寅督办其雕镂之精胜于宋版。」康熙50年以后内府编刻图书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不仅种类多卷帙浩繁刷印技术也全面创新。如[古文渊鉴]、[御制耕织图]、[万寿盛典初集]等是当时五色套印和版画艺术的优秀代表作。雍正7年(1729)正式改武英殿造办处为武英殿修书处成为清内府刊刻书籍的专门机构。其间除完成康熙帝遗留下来的未就书籍还充分利用清宫积蓄的大量文献档案资料编纂[朱批谕旨]、[上谕内阁]等史书编辑了[子史精华]、[骈字类编]等类书。自顺治以迄宣统(1644-1911)约30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清内府修书多达700余种武英殿修书处共承刻书籍约占半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编刊之书籍居其总数的1/3。
内府本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版本学上指由皇室内府刊行或抄写的书籍。不仅印刷精美而且字句的校勘也都相当精良如明《司礼监刻本》、清《武英殿刻本》、清《四库馆抄本》等即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