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美感经验相关组词:

中美地峡 音感 国民经济 验货单 美女樱 透过美术教育开创潜能 经学研究论着目录 灵宝经派 个案实验 音乐性向测验 儿童美劳教育 品格测验 自我效能感理论 字词联想测验 教学经营 标准化测验 实验研究法 班级经营招式 霍兹曼墨渍测验 班级经营的内涵 新托福测验 感觉记忆 单学科测验 学术性向测验 物理环境经营 班级经营模式 虚假的优越感(_false_sense_of_superiority_) 班级经营的重要性 十三经论着目录 荒木经惟 奈良美智 儿童美术教育与环境保护 适性测验 文书性向测验 苏美城邦国家 工商职业测验 瑞文氏测验 班级经营要点 区分性向测验 学得无助感 数学之美 班级经营策略 学习实验 培养儿童生活美感 大都会成就测验 罗夏克墨渍测验 班级经营 班级经营特性 经营基础 指导启智班儿童的美劳课 经验主义的教育思潮 感觉统合失调 多元性向测验组合 儿童美术教学的观点 经验的课程 陶伦斯创造思考测验 感觉动作期 考夫曼儿童智力测验 有效动力经营模式 机械性向测验 儿童美术自由创作的方式 情感反映技术 成就测验 感觉统合治疗 美国教师素质管理制度的现况 碰撞实验 系统减敏感法_(systematic_desensitization) 自我应验预言 美式 感情戏 经济指标 经济改革 经济舱 工业经济 经验的 经差 北美豪猪 美术设计 五经总义类 倍感亲切 体验学习 褒美 舌咽神经 实验电影 美展 运动神经元 经典之作 遥感探测 实地实验 济世经邦 掩恶溢美 美食甘寝 美衣玉食 荒唐不经 荒怪不经 感训 美馔 经营管理权 美容师 美奂美轮 

美感经验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美感经验
   繁体: 美感經驗
   拼音: mei gan jing yan
   读音: měi gǎn jīng yàn
   英语: Aesthetic Experience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暂无此词造句
   组词,组成语: 

美感经验解释

美感经验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美感经验意指人类对于美和艺术的感应是十九世纪以后美学中最重要的课题。在此之前虽未使用这个名词但对美感经验加以探讨者仍不乏其人如柏拉图(Plato)、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艾利基纳(Johannes Scotus Erigena 815~877)、圣多玛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 1225~1274)等均是。不过美感一词是晚至十八世纪才由包姆伽顿(Alexander Baumgarten 1714~1762)提出:他认为感觉的认知(cognitio sensitiva)就是美的认知因此他提出了认知的美(cognitio aesthetica)简称美(aesthetic)来称呼所有关于美的认知的研究。于是「美」这个名词和「美感的」这个形容词才双双纳入了近代的语言中。
  在十八世纪以前对于美感经验的探讨都简单地被界定成是对于「美」的知觉的探讨大致上有两派论点即柏拉图式的主动观点以及亚里斯多德式的被动地降服于对象中之美的观点。
  巴洛克(Baroque 17~18世纪)末期开始学者们关心的问题不再只停留在「美」的探讨而开始关心更广泛之美感经验的问题。不过对美感经验仍未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由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开始有综合性的诠释。
  十九世纪后半期美感经验入主美学美学明显地变成了心理学的一支。其中关于美感经验的论述主要有下述几种学说:
  1.单纯主义的学说:主张美感经验就是美感经验是无法化约成其他经验的一种特殊经验。
  2.快乐主义的学说:主张美感经验只不过是一种快感桑塔雅那(George Santayana 1863~1952)认为「美」只不过是一种「被当作事物之性质的快感」。缪勒-弗兰斐尔斯(R. Müller-Freienfels)则认为:美感经验的价值在于它所包含的快感而快感的强度与持久性则是估量的标准。
  3.认知的理论:主张美感经验是一种认知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认为美感经验是一种「直觉」一种藉着切合于现象的公式而在内心产生的领悟。费德勒(K. Fiedler)则主张:心灵在美感经验中发现到关于世界之视觉本质的一种解释。
  4.幻想主义:幻想主义乃是认知理论的一种极端的反对认为美感经验是放弃现实世界:应该在幻想、表象与想像的世界中发生作用。其中又可分成四种论点:
  (1)美感经验乃是一种有意的幻想。兰格(K. Langer)即认为审美的态度乃是心灵来回摆荡在幻想与幻想的自觉之间。
  (2)美感经验可藉「包含于美感经验中的情感是假造的」这项事实来区分认为美感经验的特徵在于被观众或读者所体验到的感情都不是真的那些感情。
  (3)美感经验是在判断和扮演之中看出了假造和虚构。
  (4)美感经验是一种游戏。
  5.移情说:认为美感经验是一种感情的移入的学说。主旨在于:唯有当主体将他本身的活动移入对象之中的时刻美感经验才随之产生。依照费肖尔(F.T. Vischer)的见解此状况下彷佛主体将他自己的经验借给了对象。正如李蒲斯(Theodor Lipps)所强调人在异己的对象中发现到他自己亦即「心灵的共鸣」。其中还有不同的解释方式。
  6.观照说:观照说与移情说正相反对认为快感来自对象而非主体一种观众被动降服于对象、专注于美的经验。这种看法同时衍生出以下的论点:
  (1)孤立说:主张一种对象的孤立与主体的超脱状态。观者相对于对象而言对象是完全孤立的而观者是完全热衷于对象的。而艺术品的孤立状态则是为了方便观众对它们采取一种审美的态度。
  (2)心理的距离说:观赏必须全副注意力集中于对象所以必须丧失观赏者对自己个人的意识。
  (3)无所为说:主张美感经验应摆脱实务不理会关系个人利害之事。
  (4)完形心理学:认为知觉乃整体先于部分所以唯有当一个对象的整体易于被心灵、感觉或记忆所把握时美感经验才可能产生。
  7.欢乐说:这是一种完全属于感情的观点极端地反理知认为美感经验是紧接着思考停止的时机在人类的灵魂中诞生。如布贺蒙(Henri Brémond)所形容的一种无可界说的着魔状态并且传达我们灵魂的深奥。
  综合地看可以发现有关美感经验的主题不只一端各家见解纷纭。究其所以则在于美感经验事实上是包含了多种不同经验当今这个时期乃企图从复杂的、多元的、轮选的理论中去探寻。印加登(Roman Ingarden)认为美感经验在时间发展过程中乃是多重的:开始时是一种激动的情感。第二阶段则是把全副意识转向引发激动的对象且阻止了正常的意识活动。第三阶段美感经验可能中止也可能继续;能继续时主体则将热衷于出自他自己的构想与对象之间的沟通。于是美感经验的最初阶段具有感情和动作的性格最后一个阶段则退回到观赏之前。另一种多元性的概念则是达达基维兹(W. Tatarkiewicz)的看法即美感经验的概念所包含的经验乃主动性的与被动性的都有且纯理知的因素与纯感情的因素也都有观赏的、平静的、激情的状态也都被包含在内。这一切在美感经验的共同概念里都能觅得一席之地。
  总之美感经验在印加登的学说中是指梦想与专心的交替而在达达基维兹的学说中则指梦想与专心的综合或只是单独的梦想或专心。也只有藉着这样的讨论才能对美感经验有较全面的概念。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