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道生(355?~434)东晋、南朝宋间僧人也称「竺道生」俗姓魏钜鹿(今河北)人寓居彭城(现江苏省徐州);罗什门人四杰之一也是庐山白莲社十八贤人中之一。幼依沙门竺法汰出家十五岁便登讲座二十岁受具足戒讲演之声誉遍天下;隆安年间(397~401)入庐山师事慧远研读经论七年后与慧远的弟子慧叡、慧严、慧观等到长安投入鸠摩罗什之门下;义熙五年(409)归建康住在音园寺;景平元年(423)译出「五分律」三十四卷除讲译经文阐明真意提倡阐提成佛及顿悟成佛并着〔二谛论〕、〔佛性有无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引起了当时佛教界赞否两论的争议。后法显又译出从印度带回来的〔大般涅盘经〕初分四千颂共六卷名为〔大般泥洹经〕经中说除一阐提外皆有佛性;道生解释经义则认为既然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那么一阐提也是有情何得独无佛性。此论说一出教界为之譁然其他涅盘学者亦排斥之;遂再度栖隐庐山。此时北凉昙无谶于元熙二年(421)译出大本〔涅盘经〕四十卷传到建康其中也提到一阐提可以成佛证明了道生预见的正确众人也始叹师之卓识。宋元嘉十一年(434)于讲座上端坐而逝春秋八十;弟子僧瑾、道猷等继续唱导顿悟之义。
道生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晋宋间一位高僧的法号。俗姓魏钜鹿(今河北省钜鹿县)人。幼随竺法汰出家后问学于鸠摩罗什和佛驮跋陀罗。以慧解着称在当时汉译典籍未完备的情况下常见人所未见如立善不受报、顿悟成佛之义。着有《法华经疏》、《维摩经疏》、《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多种可惜多已亡佚现存的只有《法华经疏》(存二卷)、〈答王卫军书〉一篇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