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大学之道相关组词:

魔鬼学派 大清天白日 攀辕遮道 大碑落 大字本 靡靡之响 大唐之歌 大管是 金刚不坏之身 老马知道 掌上之珠 道路中心桩 保生大帝 烟火之警 学校本位课程 不平之鸣 大腿舞 开山大师 杏林之光 道卡斯族 直接教学 概念构图教学法 翻案文学 社会学的三大传统 生之谓性 纪大伟 皮毛之附 经学研究论着目录 竺道生 皇民文学 除法教学 英文教学 双语双向教学 沟通教学法 民俗文学 语文学习领域 庄子哲学 科学怪人 森山大道 自学辅导法 视觉障碍学生的教学 辅导人员之职责 合作学习教学法 乾嘉学术研究论着目录 教育管理学 正比例教学 协力学习 问答教学法 大叶大学 共同学习法 德国教师素质管理之机制 远距合作学习 大单元设计教学法 教育知识社会学 李自成之乱 国立阳明大学 学习型态 中庸的道德哲学 张之路 教学历史观 海洋教育的教学取向 桑代克学习三定律 集合数教学 国防医学院 精熟学习 学习和生存 科学的课程理论 周大观 国立大湖农工 学习风格的理论 学习环境的营造 学习条件论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问题解决教学 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引导学习 学校是一种中产阶级机构 意义学习论 欣赏教学法 教学经营 六官之制 探究式教学法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 练习教学法 性问题之辅导 编序教学法 白莲教之乱 世新大学 宗教哲学 动机学说 资讯融入教学 学科教学 华梵大学 视听教学法 朝阳科技大学 国立彰化启智学校 教学一般模式 以目标计划为根基的学习 华夏技术学院 互动与互创学习 

大学之道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大学之道
   繁体: 大學之道
   拼音: da xue zhi dao
   读音: dà xué zhī dào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大学之道造句
   组词,组成语: 

大学之道解释

大学之道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大学之道是指大学或成就大人之学的途径和方法。语见〔礼记.大学〕的「经一章」(朱熹〔大学章句〕又〔大学〕经朱子提出单为一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大学有两种解释一指古代的教育机构是培养人材的最高学府(若取此义则「大」可读作「泰」);一指大人之学或成人之学即成就理想的人格的学问。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即取第二种解释。王守仁亦取此义(见〔大学问〕)。这两种解释可以关联在一起。古代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理想的道德人格和治术人才也就是培养治者。与小学所教的书数及日常规矩有不同的层次。朱子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文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大学章句序〕)依此说可知小学教育有普遍性;大学教育除治者的子弟外平民才智优秀的才能进入。
  关于大学之道的内容〔大学〕的原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经一章〕)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朱子认为是大学的纲领。明德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光明的心或德性一是光明的德行。如解作光明的心或德性则〔大学〕如同〔孟子〕肯定人有善性。如解作光明的德行则是从行为结果上说那便不必涉及心性论的问题。(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一))郑玄云:「明明德谓在明其至德也。」即可如此解。宋明儒则都认为明德是从心性说明明德即是将人本有的但为私欲所障蔽的光明的德性彰明出来。朱子注:「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亲民朱子认为应作「新民」因为下文所引汤之〔盘铭〕、〔康诰〕及〔诗经〕之语都和「新」有关。而亲与新在古书上是常常通用的。据朱子新民即使百姓革除旧习日新其德。王阳明则主张仍作「亲民」解亲民即亲爱百姓。他认为〔大学〕所说的「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便是亲民之义。阳明之说虽亦有据但仍是朱子之解为顺。止于至善是必须达到最理想的地步之意。〔大学〕下文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即在各种人伦关系中都有其当行之道这便是至善所在。朱子对止于至善的注释是:「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即从事大人之学的学者必须以至善的达成为最终的目的在对己的明明德及对人的新民上都要有至乎其极的最合理的实践。
  王阳明认为朱子以「事理当然之极」解至善有「理在心外」之意而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并不在心之外。而止至善是将心之本体充分实现出来的意思。(王守仁〔大学古本旁释〕)
  朱子认为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者是〔大学〕的三纲领。知止而后有定数句是说若知道了至善之所在而努力求实现则心志便会有定向。心志有定向便不会妄动而静。心不妄动便能安稳。能安稳便能思虑周全。能思虑周全则行为便会合于至善而达到理想的境地。而这一系列的实践过程是有本末始终的区分的明明德是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如果明白了本末始终的区分而循序渐进便近于大学之道了。
  又知本末先后亦呈就后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目说在前者为本、为始而在后者为末、为终。如修身为齐家之本故修身为本及始而齐家为末及终。如欲齐家须先修身而修身亦必导致齐家之结果始终本末是相涵的。往后推则齐家为治国之本治国为平天下之本。


大学之道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博学治国的方法。《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