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未知来源
1:官名。刺谓刺擧不法;史者使也。汉武帝置部刺史掌奉诏六条察州。成帝更名州牧哀帝复为刺史东汉仍之。魏刺使任重者为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定三年一入奏职权甚重犹后世之总督、巡抚也。隋初雍州置牧余州并置刺史。开皇三年罢郡以州统县刺史名存而职废。唐时改郡为州则称刺史。改州为郡则称太守以刺史为太守之互名非旧刺史之职也。宋以刺史为武臣升迁之阶无职任。下逮元明其名亦废惟俗以刺史为知州之尊称。《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始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员十三人。」;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考·州牧刺史》:「黄帝立四监以治万国。唐有九州舜置十二州有牧。夏为九州牧殷周八命曰牧秦置监察御史汉兴省之。至惠帝三年又遣御史监三辅郡察词讼所察之事凡九条。监者二岁更之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其后诸州复置监察御史。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幷督察监察御史。武帝元封元年御史止不复监。五年乃置部刺史奉诏六条察州凡十二州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