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智顗(538~597)俗姓陈南北朝僧人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天台宗的创始者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智顗字德安祖籍颖川(今河南许昌)生于荆州华容(湖北省监利县西北)父亲是梁朝官吏;自幼信佛十八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他深感人生无常乃投果愿寺依法绪出家二十岁受比丘戒;陈文帝天嘉元年(560)赴光州(今河南克山)师事名僧慧思学禅法修习〔法华经〕证悟法华三昧;陈宣帝太建元年(569)依师嘱担荷起续佛慧命之如来家业拜别慧思前往金陵(今南京)阐扬佛法化度无数朝野人士奉如神明。此期间智顗写出〔六妙法门〕等后为免于名闻利养之束缚乃于陈宣帝太建七年(575)离开金陵初入浙江天台山建草庵讲〔法华经〕行头陀行(苦修)十年昼夜禅观。陈后主至德三年(585)智顗又回到金陵住灵曜寺在太极殿为陈少主讲〔大智度论〕及〔仁王般若经〕;次年太子从他受戒;陈亡后智顗移住庐山。隋初受隋文帝礼遇;文帝次子晋王广时为扬州总管素钦大师德范屡次礼请下山智顗均不允晋王以诚心感之乃首肯。隋开皇十一年(591)杨广设千僧会请智顗受菩萨戒王顶礼领受后道:「大师禅慧内融传佛法灯应奉名为智者」其「智者大师」之称实始于此。 隋开皇十二年(592)智顗迁栖于湖北当阳玉泉山创立玉泉寺在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开皇十五年(595)九月辞归天台筹画建寺惜未果而逝。杨广后按其意敕令建造前于大业元年(605)赐号「国清寺」。 智顗宣扬教法二十余年提倡止观双运和解行并进一变当时南重义解、北重禅观的学风博得各界敬仰。其着作部分为亲自撰写大部分由弟子灌顶随听随录整理成书;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以上称天台三大部)。智顗根据自己修证的境界建立体大思精的天台思想;尊〔法华经〕为二乘之妙典另立「五重玄义」判摄经典内容;开「五时八教」判佛陀一代时教分「六即佛」明修证之渐次;述「止观法门」示修行之方便明「一念三千」显境界之差别;由此开演而成最具中国佛学特色之天台宗派而智顗亦成为佛学中国化之先驱。
智顗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隋文帝授予「智者」之号。世称「智者大师」。着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也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