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以情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动之以情又称为「运用感性」是指沟通的效果容易因诉诸感性而获得。因此如能使沟通的讯息与情绪、感情作适度的、密切的配合乃是沟通的良好策略。 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最能激起并掌握情绪的反应。俗话说:「见面三分情」「有话当面说清楚」即是面对面沟通方式的特色。因为在交谈中可随时补充说明能及时澄清彼此容易获得了解;同时也可察言观色因势利导达成交流情谊的目的。但反观大众传播媒体因其与沟通对象的生理距离以及心理距离都大故欲藉大众传播媒体宣导教育措施则更需要在感情、情绪上确保较强的联系尤其在用字遣词上宜带有感情意味;否则如果字里行间相当平淡、毫无感情则其影响力较弱。 中国的社会比较重视「面子问题」很在乎「情面」。像:「只要给我面子一切都好说」「连这点面子都不给非跟他周旋到底不可」。诸如此类牵涉情面而致引起强烈情绪者不胜枚举。因此在沟通时切忌伤人尊严损人颜面;否则容易招致强烈的不快与敌意。今日在教育行政措施上如能设法使有关大众觉得很有面子或使其碍于情面而不好表示反对在大家高兴和乐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引导是为上上之策。 讯息内容的意义和暗示虽含有激起情绪的作用但对于不同知识或教育水准的人同样讯息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却往往不同。一般而言知识水准高的人较富理性也较客观、具判断力情绪的表现比较含蓄。惟一旦引起反应则相当强烈与执着故「不发则已一发难息」之情形并不少见。至于知识较低的人见识不多生活圈子不大判断力薄弱容易接受暗示及影响故盲从附合情绪激动之情事较易发生。惟这种情绪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并不会维持长久。 总之在沟通时送讯者宜把握动之以情的原则不时注意沟通讯息可能发生的效果及其可能引起的反应并切实掌握讯息确能激起所期望的情绪反应达到沟通的预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