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著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互着是中国目录学家为了使图书分类部次趋于妥当便于读者依据书目寻查所需的资料而创订的一种编目方法。中国在明代以前图书编目一书只归于一类然而中国古籍中不乏内容广泛者隶属于任何一类皆不尽妥切致使编目的人感到左右为难。因此见仁见智同一书在不同的书目中出现了分歧此目归之甲类而被目隶之乙类使找寻资料的人难以适从。这种情形在〔宋史艺文志〕中最为显着。譬如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一书〔宋志〕史部传记类、故事类、子部小说类都有着录;颜师古的〔隋遗录〕晋见于史部传记类及子部小说类等等。何以〔宋志〕中一书几见的情形特多?因为〔宋史艺文志〕是依据北宋〔三朝艺文志〕、〔四朝艺文志〕、〔两朝艺文志〕及南宋〔中兴艺文志〕四部目录汇编而成虽然它的前序说:「删其重复合为一志」但有若干书各家目录的分类并不相同所以也就疏漏删削而保留了编目分歧的情形。 明末藏书家祁承 首创「互」的编目法他在〔庚申整书略例〕中说:「互者互见于四部之中也。作者既非一途立言亦多旁及。有以一时之着述而倏尔谈经倏尔论政;有以一人之成书而或以摭古或以徵今将安所取衷乎?故同一书也前于此则为本类于彼则为应收」。他举例云:「如皇明诏制制书也国史之内固不可遗而诏制之中亦所应入」。「如焦氏易林、周易古林皆五行家也而易书占筮之内亦不可遗」。所以他所编的〔淡生堂藏书目录〕「往往有一书而彼此互见有同集而名类各分者正为此也」。 清代章学诚更正名为编目的「互着」法而将之理论化。他的〔校雠通义〕中有〔互着〕一篇说:「一书本有两用而仅登一录于本书之体既有所不全;一家本有是书而缺而不载于一家之学亦有所不备矣」。又说:「书之易混者非重复互着之法无以免后学之抵牾;书之相资者非重复互注之法无以究古人之源委」。「不知重复互注之法则两歧牵掣之处自不觉其抵牾错杂百弊丛生非特不能希纵古人即仅求寡过亦已难矣」。所以他认为目录对于学术的源流不致有所缺漏非用互着法编目不可。运用此法方可使得编目的人在隶属归类时不致左右为难。依书的主旨编入本类也就是书的排架放置处所其他的副主题则隶入应入的类目注明互见于某类则编目及寻检均便。近代用此法编目的有〔故宫善本旧籍总目〕运用尚未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