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永康学派相关组词:

魔鬼学派 学校本位课程 直接教学 概念构图教学法 翻案文学 社会学的三大传统 经学研究论着目录 皇民文学 除法教学 英文教学 双语双向教学 沟通教学法 民俗文学 语文学习领域 灵宝经派 庄子哲学 科学怪人 自学辅导法 视觉障碍学生的教学 合作学习教学法 乾嘉学术研究论着目录 教育管理学 正比例教学 协力学习 问答教学法 大叶大学 共同学习法 远距合作学习 大单元设计教学法 教育知识社会学 国立阳明大学 学习型态 中庸的道德哲学 教学历史观 海洋教育的教学取向 桑代克学习三定律 集合数教学 国防医学院 精熟学习 学习和生存 科学的课程理论 学习风格的理论 学习环境的营造 学习条件论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问题解决教学 指导派谘商 健康的心理 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引导学习 学校是一种中产阶级机构 意义学习论 欣赏教学法 教学经营 探究式教学法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 理性主义派典 练习教学法 编序教学法 世新大学 宗教哲学 动机学说 资讯融入教学 学科教学 华梵大学 视听教学法 朝阳科技大学 国立彰化启智学校 教学一般模式 以目标计划为根基的学习 华夏技术学院 互动与互创学习 日期教学 区别化教学 郁永河 学习的条件 发现式教学法 单学科测验 年表教学法 社会科教学的建构教学模式 自然主义派典 英国公学 三元学习论 点对称教学 国立台湾大学 小数教学 网路探究式教学法 学术性向测验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和教学方法 宜兰县凯旋国民小学 开学前心理建设 国立清华大学 文山区实践国民小学 梯形教学 国立中山大学 社会学习论 有效教学论 国立永靖高工 版画教学 发表教学法 

永康学派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永康学派
   繁体: 永康學派
   拼音: yong kang xue pa
   读音: yǒng kāng xué pài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暂无此词造句
   组词,组成语: 

永康学派解释

永康学派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永康学派是南宋讲求实学的一派;专言事功前无所承崛起于孝宗年间(1162~1189)。因其代表人物陈亮的祖籍在浙江永康所以称为永康学派;又因学者称亮为龙川先生故又称龙川学派。成员有陈亮的弟子喻民献、喻偘、喻南强、吴深、林慥、陈颐、郎景明、方坦、陈桧等。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宇同甫号龙川生于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光宗绍熙五年。因重视功利排斥性命之学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相对立故与叶适所代表的永嘉学派时人并称为事功派。陈亮监于南宋的残破不甘心作一道学家决定走上读史、明经、经世的救国道路所着〔英豪录〕、〔三国纪年〕、〔史传序〕等书多为读史心得反映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经书发题〕中就用功利实学的思想改造儒学、排斥道学。二十六岁应试未取连上〔中兴五疏〕提出反对和议、争取中兴的建议未受理睬。九年后又连续三次上疏批判主和派的错误提出改革措施触犯部分官僚的利益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前后两次逮捕入狱。就在淳熙十一年(1184)他第一次出狱后朱熹作书指责他「平时处于法度之外不闻儒生礼法之论」并劝告陈亮「绌去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以醇儒之道自律免于人道之祸。陈亮开始作书答辩两人书信往来三年之久展开历史上闻名的「王霸义利」之争震惊当时学术界也因此确立了永康学派的历史地位。
  陈亮的学术思想坚持道在事中的世界观认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反对朱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的命题把道还原为依存事物而并非作用于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反对陆九渊将「万物皆备于我」解释为「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而说「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具」经由百工提供物质财富才能维持个人的生命。其次陈亮主张「实事实功」的认识论须先穷究天地造化之物考察古今沿革之变才能从中发现历史发展规律藉以具体把握朝代兴衰的原因;不赞成朱熹强调先验之理的推演以理为本的路物致知说。陈亮又认为治史的目的是「期于开物成称酌古理今」为了现实才须研究、认识历史。为学目的是「学为成人」而非作一醇儒。
  陈亮的政治思想坚持王霸并用因为王道即师道乃是运用道德教化进行统治;霸道即君道乃是运用政治法律制度进行统治。前者是以仁义孝悌教化天下后者是以礼乐刑政匡正天下二者应该交修并用当然霸道仍是本源于王道重视霸道作为一治理国家的手段。这是针对朱熹等道学家赞美三代贬抑汉、唐的谬论而发。其次陈亮主张限制君权皇帝应将一切政事付之公议并给予中央及各部以较大的权力使得财自阜、兵自强、利自兴、守自固才能国富兵强。复次在选拔、使用人才的观点上要对各方面德才兼备的人才破格任用大胆提拔且知人善任用而勿疑久任而不拔因此对教育、用人选举制度须进行改革。
  陈亮主张的教育内容超出儒学的范围他说:「亮口诵墨翟之言身从杨朱之道外有子贡之形内居原宪之实。」认为即使异端独到之见亦具有启发心智的作用。其次教育还须结合南宋社会的现实问题诸如兵法、山川形势、水利、度量权衡、官民商农以及选举利弊等事功知识。其三国君应给教育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而且学校要成为讨论学术、参议时政的场所。其四主张实用、实学的学风在教育目标上人必须有益于社会而社会也必须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条件因人具有多样性同时有物质及道德的需求人的聪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识别及证实故必须注重人才的事功表现。
  总之事功派想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各方面的改革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因此在教育目标上希望培养道德与事功能力兼备的领导人才在教育内容上则对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特别重视。在理学空疏之际可谓空谷足音。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