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学区是清末民初的地方教育行政基层单位;其设置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依据[劝学所章程]于各厅、州、县设劝学所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而于其下画分学区。学区之画分依据规定:「各属应就所辖境内画分学区以本治城关附近为中区以次推至所属村、坊、市、镇约三、四千家以上即画为一区少则二、三村多则十余村均无不可。在本治东即名东几区在本治西即名西几区推之南北皆然;由第一区至数十区可因所辖地之广袤酌定。」学区设劝学员一人任一学区内劝学之责。 民国成立依据法令规定县公署虽设科以司教育事宜但地方学务无人负责;故教育部于1913年七月二十三日通咨各省:「凡地方自治未成立之处所有地方学称应筹补救办法并以未设学务委员之处一律暂留劝学员庶获维持而免废坠。俟自治成立确能办学及设有学务委员时即行裁撤。」四年六月教育部又订颁[地方学事通则]规定「自治区为办理教育事务得就各该区画分学区」其间并一度恢复劝学所之设置。至十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县教育局规程]公布县区设教育局局之下再酌画学区每区设教育委员一人受县教育局长指挥办理本学区教育事务。国民政府成立于十九年(1930)七月公布[修正县组织法]县政府设教育局或科同(科)之下不再画分学区。 推行国民教育后学校招生或学生入学办法采学区制。公立的中小学系根据学校的数量与所在位置体察各该区域的户口情形以及学童就学之距离远近按照邻里画分学区。每所学校均视其招生容量就近画定一个学区因此每个学区的地域大小与人口多寡并不相等。凡户籍设于某校学区内之学童届龄皆会接获地方政府通知强制向该校报到入学。唯因各校办学绩效有异且人民有迁徙的自由有些家长为了替子女选择较好的学校可能家住在甲校的学区户籍却设于乙校的学区因而形成「越区就读」的现象。 师范校院之附属实验中小学校与邻近之公立中小学采行「共同学区制」依设籍之先后排定入学顺序至额满为止向隅之学童分发邻近的公立学校就读。私立的中小学校则采「大学区制」通常不限户籍让学生自由登记再由学校依核定之招生名额公开抽签决定各生之入学机会。目前亦有少数的公立学校实施大学区制。
学区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为方便学生就读而划分的区域。 【造句】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学龄儿童必须在所属学区的学校就读。
学区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为便于学生就读学校而划分的区域。如:「本校的学区包括海珠区全部和天河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