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教学原则」是学校和教师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所依据的理论和准则;涉及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作用学校的生态环境以及学校的组织管理体系。 就教育史而言教学原则的发展在历史上曾受到精粹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影响精粹主义拥护者认为人类社会长期遗留下来的庞大知识体系应作为决定教学原则的基础;进步主义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志向、问题和需求。教育哲学家认为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社会观念、价值观念学校都有义务教导;社会学家则侧重当前社会问题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应学会处理身边发生的社会问题。现在大家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制定教学原则的出发点应是学生学生的行为进步变化及其取得变化的条件。 传统的教学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六项:(1)教育的社会目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裴斯泰洛齐(J.H. Pestalozzi)认为教育的社会目的是为了儿童一切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斯宾塞(H. Spencer)认为教育是为儿童今后的生活做全方位准备。他们的原则在很长一段时间扮演主导作用随后教育与社会的密切关联受到普遍重视教育的社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作准备此看法成了新的原则; (2)组织和控制原则: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其中既有规章制度又有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但师生合作关系是重要因素学生出现问题后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不再重犯; (3)自我活动原则: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任其发展教师不要急于介入学生的思考和活动过程; (4)兴趣原则:兴趣原则着重学生的注意力并导向其智力活动教师要机智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延伸到不同的教学活动中使其与教育目的吻合; (5)心理准备和心理定向原则:学生的每一反应都产生于以前的经历与其观念、思想及情感等心理定向相关。教师若欲得到预期的学生反应必须做好准备以保证学生的心理定向倾向于预期反应为了使学生情感舒畅利用学生兴趣回忆相关的经历来正确理论和评赏学习材料; (6)评估原则:评估是为了检查教学目的达到的程度以及教学时学生产生的影响可以采用形成评估和总结评估两种方法进行。 美国教育家泰勒(Ralph Tyler)将其教学原则列为:(1)学生必须有机会实践教学目的中提及的活动; (2)这种实践一定要让学生达到一定的满意程度; (3)学习经历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和程度; (4)在计划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大量的选择可能性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达到计划中的教学目的; (5)同一学习经历会产生不同结果教师要对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做充分准备。 我国教育界常用的教学原则亦因各家主张而有所不同大致而言可归为八项:(1)准备; (2)类化; (3)兴趣; (4)自动; (5)个别适应; (6)社会化; (7)熟练; (8)同时学习等。首二项乃针对教学的起始第三至第六项多用于教学的过程最后二项则是加强教学的成果。 教学原则不是每个教师都需逐项遵循这些原则也不是一成不变。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强大呼声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原则的决定和改变。教师和教学单位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