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时勉基本信息介绍
| 简体: | 李时勉 |
| 繁体: | 李時勉 |
| 拼音: | li shi mian |
| 读音: | lǐ shí miǎn |
| 英语: | |
| 近义词: | |
| 反义词: | |
| 单字解释: | 李 时 勉 |
| 造句: | 暂无此词造句 |
| 组词,组成语: | 李 时 勉 |
|
李时勉解释
|
李时勉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李时勉(1374~1450)名懋以字行明安福人。幼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永乐二年(1404)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参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时勉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永乐十九年(1421)三殿灾诏求直言时勉条上时务十五事首言不宜迁都北京疏入大拂帝意及观其他说多中时病掷地复取视者再卒多施行;寻被谗下狱赦复职。 洪熙元年(1425)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缚至便殿应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爪脇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与罗汝敬同改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得不死。仁宗大惭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宣宗即位已踰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临崩愤不释宣帝震怒令使者缚之来「朕亲鞫必杀之」;后又令王指挥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时勉已为前使者缚从端东旁门入宣帝遥见即攘臂骂曰:「尔触先帝疏何语?具数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闇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气平色稍霁徐数至六事稍止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其官侍读。王指挥诣狱如时勉已出急还追之而时勉已袭冠带立陛前。 宣德五年(1430)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俛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 正统三年(1438)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祭酒贝泰罢以时勉代之;八年乞致仕不允。 〔明史〕载:「李时勉、陈敬宗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又载:「始太祖以宋讷为祭酒最有名其后宁化张显宗申明学规人比之讷而胡俨当成祖之世尤称人师然以直节重望为士类的依归者莫如时勉。」 时勉为国子监祭酒时因改建国学帝命王振往视时勉待振无加礼因此怀恨在心廉其短无所得;竟以时勉尝修彝伦堂树旁枝振乃诬以擅伐官树。入家中取中旨与司业赵琬、掌馔金监并枷国子监前。当官校至时勉方坐车堂阅卷徐呼诸生品第高下顾僚属定甲乙揭之榜乃行。方盛暑枷三日不解监生李贵等千余人谓阙乞贷时勉有石大用者上章愿以身代诸生圜集朝门呼声彻殿庭。适会昌侯孙忠生日公卿皆为寿忠为太后父助教李继因公卿请于忠忠奏太后太后为言之帝帝初不知乃赦时勉唯未尝罪振。 正统九年(1444)帝视学祭酒当进讲时勉久病嗽及升堂色温气定讲〔尚书〕辞旨清朗帝悦赐予有加连疏乞致仕皆不允。十二年乃得请命给驿赐金方就道朝臣及国子生送之为旗障前导张鼓乐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商贾为罢市或远送登舟候舟发乃去无不泣下。踰年车驾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言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复雪耻数事。景泰元年(1450)得旨褒答而时勉已卒享年七十七岁諡文毅;成化五年(1469)其孙顒请改諡加赠更諡忠文赠礼部侍郎。 时勉为祭酒六年列格致诚正四号训励甚切崇廉耻抑奔竞别贤否示劝惩;诸生贫不能婚葬者节省餐钱力为赡给;而督令读书灯火达旦书声不绝故人才较昔时为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