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韦庄诗词作品集:
菩萨蛮 台城 长安清明 思帝乡 女冠子 菩萨蛮 菩萨蛮 江外思乡 金陵图 稻田 秦妇吟 与小女 菩萨蛮 女冠子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应天长 古离别 春日 菩萨蛮 章台夜思 菩萨蛮 荷叶杯 思帝乡 庭前菊 忆昔 浣溪沙 含山店梦觉作 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 与东吴生相遇 登咸阳县楼望雨 木兰花 衢州江上别李秀才 赠边将 归国遥 关河道中 春愁 浣溪沙 谒金门 小重山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观猎 谒金门(一名花自落、垂杨碧、出塞) 浣溪沙 江上别李秀才 鹧鸪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 听赵秀才弹琴 归国遥 女冠子 悼亡姬 思归 应天长 江城子(一名水晶帘) 咸阳怀古 绥州作 寓言 立春 冬夜 夜景 天仙子 燕来 悔恨 乞彩笺歌 庭前桃 桐庐县作 独鹤 樱桃树 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阵列…余因感之 哭麻处士 对酒赋友人 惊秋 三堂东湖作 叹落花 更漏子 南阳小将张彦硖口镇税人场射虎歌(一作白居易诗) 古离别 悼亡姬 春愁 鄜州留别张员外 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 上元县(浙西作) 晚春 夏夜 对酒 荷叶杯 清平乐 定西番 诉衷情 下邽感旧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少年行 汉州 暴雨 白牡丹 姬人养蚕 南阳小将张彦硖口镇税人场射虎歌(一作白居易诗) 上春词 晏起 赠姬人 乞彩笺歌 齐安郡 湘中作 章江作 酒渴爱江清 云散 倚柴关 题貂黄岭官军 漳亭驿小樱桃 镊白 润州显济阁晓望 闻再幸梁洋 残花(一作于邺诗) 春愁 春早 东游远归 题李斯传 对梨花赠皇甫秀才 寄园林主人 颍阳县 中渡晚眺 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 合欢莲花 长年 宿山家 白樱桃(一作于邺诗) 咸通 重围中逢萧校书 三堂早春 村居书事 登汉高庙闲眺 三用韵 贵公子 题裴端公郊居 宫怨 秋日早行 柳谷道中作却寄 延兴门外作 杂曲歌辞·少年行 望远行 怨王孙(与河传、月照梨花二词同调) 河传 喜迁莺(即鹤冲天) 酒泉子 上行杯 龙潭(一作僧应物诗) 涂次逢李氏兄弟感旧 江皋赠别 抚盈歌 长安春 杂体联锦 捣练篇 上春词 闺怨 闺月 令狐亭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摇落 使院黄葵花 饮散呈主人 边上逢薛秀才话旧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 秋霁晚景 伤灼灼(灼灼,蜀之丽人也)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 岁晏同左生作 残花 悼杨氏妓琴弦 钟陵夜阑作 河清县河亭 女仆阿汪 忆小女银娘 南邻公子 闻回戈军 洪州送僧游福建 得故人书 买酒不得 虎迹 思归引 幽居春思 晏起 旧居 虚席 独吟(以下四首,俱悼亡姬作) 中酒 赠姬人 春陌二首 仆者杨金 寄舍弟 题酒家 壶关道中作 悯耕者 勉儿子 长干塘别徐茂才 即事 平陵老将(此以下诗皆集外补遗) 江上别李秀才 龙潭(一作僧应物诗) 涂次逢李氏兄弟感旧 下邽感旧 江皋赠别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抚盈歌 长安春 杂体联锦 捣练篇 闺怨 闺月 令狐亭 少年行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 摇落 使院黄葵花 饮散呈主人 边上逢薛秀才话旧 古离别 和人春暮书事寄崔秀才 秋霁晚景 汉州 伤灼灼(灼灼,蜀之丽人也)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 咸阳怀古 岁晏同左生作 残花 悼杨氏妓琴弦 钟陵夜阑作 河清县河亭 女仆阿汪 忆小女银娘 南邻公子 闻回戈军 洪州送僧游福建 得故人书 买酒不得 虎迹 思归引 幽居春思 旧居 虚席 悔恨 独吟(以下四首,俱悼亡姬作) 暴雨 中酒 春陌二首 仆者杨金 寄舍弟 题酒家 壶关道中作 悯耕者 白牡丹 勉儿子 长干塘别徐茂才 姬人养蚕 即事 平陵老将(此以下诗皆集外补遗) 鸡公帻(去褒城县二十里) 焦崖阁 汧阳间(一作汧阳县阁) 过渼陂怀旧 长安旧里 过樊川旧居(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 出关 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 宜君县比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二首 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 题汧阳县马跑泉李学士别业 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 投寄旧知 寄江南诸弟 鄠杜旧居二首 南省伴直(甲寅年自江南到京后作) 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西塞山下作 东林寺再遇僧益大德 访浔阳友人不遇 信州溪岸夜吟作 抚州江口雨中作 避地越中作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信州西三十里山名仙人城下有月岩山其状秀拔…赋是诗 寄湖州舍弟 东阳赠别 南昌晚眺 九江逢卢员外 饶州馀干县琵琶洲有故韩宾客宣城裴尚书修行…因以和吟 南游富阳江中作 黄藤山下闻猿 泛鄱阳湖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岁除对王秀才作 建昌渡暝吟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 送李秀才归荆溪 宿蓬船 谒巫山庙 题袁州谢秀才所居 袁州作 春云 含香 铜仪 江行西望 夜雪泛舟游南溪 送福州王先辈南归 江南送李明府入关 江边吟 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 语松竹 题七步廊 新栽竹 闻春鸟 送人归上国 梦入关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江上村居 东阳酒家赠别二绝句 送范评事入关 江上逢故人 山墅闲题 和陆谏议避地寄东阳进退未决见寄 将卜兰芷村居留别郡中在仕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车枉降访病中延候不得因成寄谢 江上题所居 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 遣兴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时在婺州寄居作) 送人游并汾 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 杂感 过内黄县 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 汴堤行 夏初与侯补阙江南有约同泛淮汴西赴行朝庄…四韵吊之 对雨独酌 酬吴秀才霅川相送 寄右省李起居 过扬州 赠渔翁 江亭酒醒却寄维扬饯客 过当涂县 题姑苏凌处士庄 哭同舍崔员外 雨霁池上作呈侯学士 解维 官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送崔郎中往使西川行在 题淮阴侯庙 代书寄马 赠野童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王道者 谒蒋帝庙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赠礼佛名者 题许浑诗卷 和友人 春暮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题颍源庙 题吉涧卢拾遗庄 赠武处士 不寐 离筵诉酒 题许仙师院 纪村事 和元秀才别业书事 赠薛秀才 村笛 洛北村居 题安定张使君 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 闻官军继至未睹凯旋 河内别村业闲题 睹军回戈 赠戍兵 北原闲眺 清河县楼作 喻东军 过旧宅 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寇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 楚行吟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 寄江南逐客 早秋夜作 天井关 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和人岁宴旅舍见寄 览萧必先卷 辛丑年 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因有题 赠云阳裴明府 立春日作 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 耒阳县浮山神庙 同旧韵 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二十韵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 渔塘十六韵(在朱阳县石岩下) 寄从兄遵 访含弘山僧不遇留题精舍 寄薛先辈 放榜日作 对雪献薛常侍 寓言 早发 嘉会里闲居 曲池作 梁氏水斋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灞陵道中作 途中望雨怀归 尹喜宅 虢州涧东村居作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 刘得仁墓 杂曲歌辞·古离别 小重山(二) 清平乐(四) 菩萨蛮(四) 归国遥(二) 浣溪沙(四) 天仙子(四) 天仙子(三) 垣县山中寻李书记山居不遇,留题河次店 重围中逢萧校书 夜景 渔塘十六韵(在朱阳县石岩下,古老云:洛水 寄园林主人 清平乐(六)(《花间集 听赵秀才弹琴 归国谣 小重山 河传 河传 河传 喜迁莺 天仙子 天仙子 天仙子 天仙子 谒金门 女冠子 诉衷情 诉衷情 思帝乡 思帝乡·春日游 江城子 玉楼春 秦妇吟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浣溪沙 浣溪沙 浣溪沙 菩萨蛮
最新收录:

暂未开通

韦庄
韦庄简介

全 名 韦庄

韦庄韦庄简介


  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韦庄韦庄的生平


  

仕唐时期

  韦庄一生经历,可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后去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60。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仕蜀时期

  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 (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佑四年 (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在蜀时,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韦庄韦庄的介绍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韦庄的主要作品


  诗词都很有名,诗方面今传《浣花集》十卷。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韦庄作品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始化,以至弥漫充溢于俯腑。其词无专集,散见于《花间集》、《尊前集》和《全唐诗》等总集中,近人王国维、刘毓盘辑为《浣花词》一卷,凡五十四首,盖取其诗集为名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应天长》(二)、《荷叶杯》(一、二)、《清平乐》(三)、《谒金门》(二三)、《河传》(二)、《天仙子》(二、四)、《诉衷情》(一)、《女冠子》(一、二)、《木兰花》等。

  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温秾丽,韦清新。韦庄词除写言情外,还常写个人身世之慨。韦庄是诗人韦应物四世孙。至韦庄时,其族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


韦庄韦庄的文学地位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他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韦庄与温庭筠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但温词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词,创作个性不鲜明;而韦词却注重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首,学习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的写法,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风格上,韦词不象温词那样浓艳华美,而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中见郁结;〔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的“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以终老异乡之“誓”,更深一层地抒发思乡之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都指明这一特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也是从这点着眼的。但韦词间有艳亵语,为其不足处。

  本集和研究资料 《蜀梼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

  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梼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其中《菩萨蛮》(二)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韦庄的闺情词亦写得非常出色,词语与闺中之美人浑然融于一体,见词尤见人,词音即人语,可谓风韵臻于极致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弦上黄莺语’(见《菩萨蛮》),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称其词“骨秀”,评价他说“端己词情深语秀,虽规模不及后主、正中,要在飞卿之上。观昔人颜、谢优劣论可知矣。”

   诗人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