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会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方济会又称小兄弟会(Order of Friars Minor)为大主教主要修道会之一;创立于公元十三世纪初会祖方济(St. Francis of Assisi 1182~1226)系意大利亚西西城人。方济立会之初即揭櫫贫穷之崇高理想志在完全实践耶稣基督之福音圣道。方济抱此鸿愿身体力行响应者甚众不数年间门徒弟子遍布意大利及欧洲各地顿时成为教会一大修会以迄于今。 1.创立三会自从方济全然顺服天主的召唤彻底抛弃世俗后其刻苦清贫的生活尤其是对被钉十字架的耶稣炽热的爱吸引和感动了不少跟随者。方济遂于一二零九年依照福音劝谕写下了会规并亲率首批之十二位弟子前赴罗马求得教宗依诺森三世之核准而创立了方济会即方济第一会;会内有领受圣秩者也有非神职修士。稍后出生贵族的佳兰(Clare)受方济圣德的感召毅然弃家追随努力实践甘贫、淡薄、纯朴以及超脱的福音生活。由于追随方济的热心青年女子越来越多方济遂于一二一二年为她们创立了「贫穷姊妹会」即圣佳兰苦修会(Poor Clares)或称方济第二会这是个专务祈祷刻苦的隐修会。 由于方济四处福传其补赎、友爱及和平的精神吸引大批信友的仿效他们都是有家室子女者不能弃家庭不顾而进入修会方济遂于一二二一年创立了作补赎的在俗第三会(Secular Third Order of St. Francis)这是特别为信友们设立的神修团体使他们在世俗中依耶稣的福音精神度更成全的教友生活。 2.三会的发展方济会自初期即因悟守贫穷圣愿的尺度差异第一会分出了三个不同支会即小兄弟会简称O.F.M.、嘉布遣小兄弟会(O.F.M. Capuchin)、住院小兄弟会(O.F.M. Conventual):这三支会各自独立同属方济第一会的男修会。 同样第二会地分成了四个生活方式略异的支会即圣佳兰会、嘉布遣圣佳兰会(Poor Clares Capuchin)、葛莱德圣佳兰会(Poor Clares Collectine)以及吴尔班圣佳兰会(Poor Clares Urbanian)。 至于在俗第三会有些会士愿意正式过修会的生活便在多位教宗准许下成立了一个度集体生活和发修会圣愿的团体称之为「修规第三会」(Regular Third Order of St. Francis)以别于在俗第三会。此外不少后期创立的男女修会其会祖愿以修会第三会会规作立会的神修指南他们虽各自独立在精神方面成了附属方济会的修会;这些修会共有四一五个其中二十四个男修会三九一个女修会。 目前小兄弟会会士一万九千两百位嘉布遣会一万一千七百位住院会四千两百位圣佳兰女修会共一万八千五百位正规第三会约十三万名在俗第三会约一百万人。合计方济大家庭成员共一百一十八万三千六百人。 3.方济会在中国方济逝世后二十年方济会士卡尔毕诺(Pian Carpino)神父即于一二四六年七月二十日以教宗特使身分抵达中国和林(今蒙古库伦西南)。一二五三年又有罗伯普(Rabruk)神父来到和林但都未能从事正式的福传工作。一二九四年孟高维诺(John of Montecorvino)总主教正式以传教士身分来到北京积极展开福传事业成为中国传教史上首任主教。一三二二年闻名的方济会士其福和德里(Fr. Odoric of Pordenone)亦抵达中国。当时在中国已有两个教区近三万名信友不幸元朝灭亡后天主教在华的足迹亦告中断。十六世纪中叶耶稣会士纷纷来华而方济会士安法尔(Petrus Alfaro)等十八位亦于一五七九年抵华传教。直至一九四九年方济会肩负的教区共有三十二个分布于山东、山西、陕西、湖南和湖北五省。 4.方济会在台湾方济会士利克敦(A. Caballero)和亚玛丁(Almaden)二位神父于一六三二年抵台传教但为时不久即告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德籍的高迪斯(Guido G?rdes)神父于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抵台此后义、比、德、法、美、荷及爱尔兰的方济会士偕同在海外的华籍会士陆续来到台湾分布于到台湾北、桃园、台南、高雄及金门等地。一九七一年在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等地的方济会士同心合意地成立了(Franciscan Province of Our Lady Queen of China);大家愉快地携手合作为弟兄爱的方济精神作活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