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档案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主要是指文书档案是一种以纸张作为载体的档案现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虽然目前出现了胶片和磁带等形式的档案但由于诸多原因纸质档案仍占多数如保存备查的命令、报告、决议、会议记录、总结、章程条例、外交条约、统计报表、公文、图纸、信札、户籍、帐册、契约、证书、书稿、日记、家谱的原本和原稿为了便于使用和检查仍要写在纸张上面。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也是对世界档案事业的重大贡献。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絮棉丝制成的絮纸和用麻类纤维为原料的坝桥纸。公元105年蔡伦用麻头、破布、树皮、废鱼网制成新型纸--「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的蔡伦纸为人类提供了廉价的书写材料。使文书、档案和其他文献载体、记录方式逐渐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质档案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墓中出土的公元前179至公元前150年间的纸质地图残片。东汉时期开始用纸书写文件魏晋(公元4世纪)以后纸质文件逐渐增多但官府文件仍以简牍为主。公元403年底桓玄代晋自立下令公文全部用纸书写从此纸质档案大量产生。据记载公元220-589年当欧洲人认为自己找到最好书写材料的羊皮纸时中国在各个领域已普遍使用了纸张并且从3世纪左右造纸术开始传到越南和朝鲜此后在5世纪传入日本。公元7世纪传入印度公元8世纪后经阿拉伯国家传到埃及公元12世纪中叶传入欧洲、美洲各国乃至全世界促进了世界档案事业的发展。纸张的使用导致了档案文件数量的急剧增加。例如:使用纸张之前罗马教皇在1243至1245年的11年间每天平均形成档案730件使用纸张以后的1294至1303年9年间每天平均产生50000件增加了60多倍。又如法国国王在造纸术传入的初期平均每天产生档案7件100年后增加到平均每天40多件。 纸张的使用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变化由于档案数量的增加使得档案保存地点的固定化。纸质档案的使用为档案的整理、保管和统计提供了方便。目前声像档案和机读档案在全部档案中所占的比重已有显着增长但是它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排挤掉纸质文字档案因为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法律效力和凭证作用问题保密问题以及便于使用问题等。监于纸质档案的优点甚多因此它在世界各国的档案馆的总藏中仍占很大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