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品质管理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全面品质管理」中的「全面」是指所有单位、所有人员都参与品质改进而且都为品质负责;「品质」是指活动过程、结果与服务均能符合标准及顾客的需求;「管理」则是指有效达成品质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可见全面品质管理是一种以不断对组织所有成员的作业活动及服务品质进行改善以达到服务顾客并使顾客得到最大满足的管理方式。 国内学者吴清山和林天佑等指出全面品质管理的发展背景系源自工商企业界追求品质的努力过程由最初以全体检验产品的品质到使用统计技术抽验产品品质的「品质管制」作法转变为从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经由管理生产的过程去维持品质再发展到组织全员参与品质管理的共同责任观最后融入持续改进品质的概念之后遂发展成为当前全面品质管理的哲学。 全面品质管理的哲学以戴明(Edwards W. Deming)所提出的以下十四点原则最为闻名:(1)建立永续产品与服务改进的目的性; (2)采用不断进步的哲学理念; (3)停止依赖大量检测以获得品质的方式; (4)停止实施以价格为唯一根据的交易行为; (5)产品与服务要经常改善但必须维护系统的稳定性; (6)实施在职训练; (7)确定领导的任务与角色; (8)排除恐惧心理让每个成员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 (9)打破部门之间的障碍; (10)祛除标语、口号及训诫; (11)祛除数值目标与工作配额; (12)祛除剥夺成员工作荣誉感的障碍; (13)建立一个强而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改进方案为采取行动完成革新。 全面品质管理可说是达成品质目标的全面性作法。吴清山、林天佑指出其特徵主要有下列五个:(1)事先预防才能确保品质无缺点; (2)永续改进才能随时满足消费者多变的需求; (3)顾客至上才能确保组织的生存与繁荣; (4)品质第一才能强化组织的竞争力; (5)全面参与由遍布于各个部门的各个小组发挥「品质圈」或「品管圈」(quality circle)的功能。 全面品质管理的理念虽早已风行于企业管理界但在一九九零年代以后才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吴清山和林天佑认为此种管理理念在教育上的应用可以分为下列五个方面:(1)教育体系应体察社会脉动不断改进品质以满足所有教育消费者的要求和权益; (2)教育行政人员应将投注于解决现行教育问题的心力改而专注于如何防止问题的产生; (3)教师应打破单打独斗的传统与其他同仁、行政人员、家长共同努力提升教学的效果; (4)家长应有参与、配合教育活动的权利与义务使得学校教育的效果能够持续延伸到学校之外; (5)学校应重新思考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视学生为教育产出的主体同时也视为教育消费者以及教育工作的一员。
全面品质管理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