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若璩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阎若璩(1636~1704)字百诗清山西太原人;世业盐荚寓淮安。父修龄以诗名家;母丁氏亦工诗。若璩幼受书即好深思质甚鲁百遍始略上口又多病母每禁其诵读遂闇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习本了无疑滞。年十五以商籍补山阳县学生员精究经史深造自得海内名流过淮必主其家。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伪;经沈潜三十余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引经据典一一陈其矛盾之故古文之伪大明。西河(奇龄)撰〔尚书古文冤词〕寄若璩终不能以强辞夺正理因若璩凡所抉摘能得确证皆不易之论。 〔清儒学案·潜邱学案〕附录载:「康熙元年(1662)若璩始游京师合肥龚尚书鼎孳为之延誉由是知名;旋改归太原故籍补廪膳生。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儒科试报罢顾亭林以所撰〔日知录〕相质即为改定数条亭林虚心从之。康熙三十一年客闽归后健庵(乾学)延至京师尊为上客;每诗文成必属裁定曰:『阎先生学有师法非吴志伊辈所及也。』合肥李相国天馥亦云:『诗文不经百诗勘定未可轻易示人。』后从健庵修〔一统志〕局中人辑其绪论一编曰:阎氏碎金。」其受推重若此。 赵秋谷〔执信〕在所撰墓志铭中指出:「先生(若璩)非今之人盖古之学者也。其于书无所不读又皆精晰而默识之;其笃嗜若当盛暑之慕清凉也其细密者织纫者之丝缕纤缟也其区别若老农之辨黍稷菽粟也其用力虽壮夫骏马日驰数百里不足以谕其勤其持论虽法吏引囚决狱、具两造、当五刑不足以喻其严也。」杭大宗(世骏)撰阎若璩传曰:「若璩学长于考证辨核一书至检数书相证侍侧者头目皆眩而(若璩))精神涌溢眼烂如电一义未晰反覆穷思饥不食渴不饮寒不衣热不解必得其解而后止。自言有志之士务在尽己所受于天之分而力学以尽其才固自有可传之道与可以比拟之人而无取乎过高之学。先后辈名流咸以文学相质详细条答虽熟记之书必检示出处或阅他书可以印证者辄复手录示之或数年后犹时时劄记驰书告之。」其好学不倦、一丝不苟之精神于此可见。另戴东原亦曰:「百诗读书读一句书能识其正面背面。」 若璩着作除上述〔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外尚有〔四书释地〕一卷其续编兼及人名、物类、训诂、典制、经解等共为五卷;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旁参互证多所贯通。李越缦曰:「百诗所着书自当以〔四书释地〕为最。」又着〔潜邱劄记〕六卷、〔毛朱诗说〕一卷手校〔困学纪闻〕二十卷、〔日知录补正〕、〔丧服翼注〕、〔宋刘攽、李焘、马端临、王应麟四家逸事〕、〔博湖掌录〕诸书诗则有〔眷西堂〕、〔许剑亭〕、〔秋山红树阁〕、〔窈窕居〕诸集。
阎若璩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1636~1704)字百诗山西太原人。清初学者人称潜邱先生。工诗古文深通经史长于考证尝辨古文尚书之伪。着有古文尚书疏证、潜邱劄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