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湛若水相关组词:

湛新 台北捷运淡水线 水禽类 视若草芥 水芹菜 水鸭脚 艾丽查奥若什科娃 喇叭水仙 淡水生态系 国立水里商工 水烛 洪水监测 水权 洪水法 国立淡水商工 中国水仙 背水阵 水产养殖 水厂 若有还无 泡水 河水位 合契若神 水栓 鬓若刀裁 水花四溅 蹚浑水 漯水 进水 一贫似水 水乳之合 水蚀 疾之若仇 硬水 顺水行船 莫若以明 拜水忏 生活水准 眼若流星 娇花照水 目若朗星 打水漂儿 人义水甜 付之流水 滤水器 滤水池 学如逆水行舟 水平力 背水 逐水草而居 滴水石穿 水雉 混水 菽水之养 水牛儿 泔水桶 八水三川 般若经 热水器 淹水 蓄水池 海水倒灌 水泥漆 水电工 气若游丝 流水号 水乡泽国 水晶体 纳兰容若 渡水 恍若隔世 电子墨水 自来水笔 泪水 虚懷若谷 涉水 汝水 盐水 宛若游龙 龙游浅水遭虾戏 木刻水印 曾文水库 排水沟 排水工程 捞油水 工业用水 地下水位 地下水面 朱舜水 国际水域 下水礼 易水寒 德基水库 废水处理 原水 三水县 吴若权 含水层 吃水线 冷水澡 

湛若水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湛若水
   繁体: 湛若水
   拼音: zhan re shui
   读音: zhàn ruò shuǐ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暂无此词造句
   组词,组成语: 

湛若水解释

湛若水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又字民泽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若水应会试落第次年往江门从学于陈献章(白沙)。白沙对若水极为器重卒前曾赠诗三首并自跋云:「达摩西来传衣为信江门钓台亦病夫之衣钵也兹以付民泽将来有无穷之托珍重珍重。」把若水看作是他学术思想的继承人。若水对献章亦师弟情深弘治十三年白沙殁若水为之制斩衰之服庐墓三年不入室如丧父然。若水曾说:「道义之师成我者与生我者等。」后来湛若水仕途通达凡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
  湛若水于四十岁时(弘治十八年1505)始中进士时杨文忠、张东白在闱中得若水卷曰:「此非白沙之徒不能为也。」拆弥封验之果然;选授翰林院庶吉士擢编修。时阳明在吏部讲学一见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
  正德七年(1512)若水四十七岁出使安南册封国王;四十九岁至五十五岁因服母丧养病家居讲学不辍。
  嘉靖元年(1522)明世宗即位复起用历任编修、侍读、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部右侍郎转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转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嘉靖十九年若水七十五岁时致仕。晚年致力于着述讲学从游者殆遍天下。年登九十犹为南岳之游将过江右时邹东廓(守益)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来吾辈当献老而不乞言毋轻有所论辩也。」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卒享年九十五岁。
  若水的思想深受张横渠的影响其宇宙一气的观点与张横渠的理气一元论相近;由宇宙一气推演为理气一体把物质性的气和精神性的理、性看作是同一的。若水指出:「天地间只是一个性气即性也性即理也更无三者相对。」由理气一体再推演出心、事、理三者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他所说的「万事万物莫非心」以及「随处体认天理」。
  若水由「心事理合一」的观点立论对宋代朱、陆两派均有所批评认为他们各有所蔽。他说:「在心为性在事为学尊德性为行道问学为知知行并进心事合一而修德之功尽矣;德修而道自凝矣此圣问合一之学。后世支离之病寖兴朱熹与项平文书曰:『子静专尊德性而熹平日道问学为多。』」因此他主张:「二者会其全无独用之理。」亦即「尊德性」、「道问学」应该是合一的。
  若水生平对白沙极为尊崇认为「白沙先生之学追濂洛关闽之轨以入孔、孟、禹、汤、文、武、尧、舜之大道」并且认定白沙之学是自己思想的渊源。
  由于若水与白沙的师承关系故二人为学与修养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唯若水并非完全沿袭白沙的思想而是对之有所修正与发展。
  在修养方法方面陈献章主张「静坐中养出端倪」湛若水则主张「动静、心事合一」。进而指出:「孔门之教皆欲事上求仁动时着力。」认为如唯在「静坐」有向禅学发展的趋势。
  此外陈献章主张「以自然为宗」湛若水则把自然解释为体认天理时的勿助勿忘是一种无一毫杂念无任何纷扰的心理状态以冲淡江门心学的禅、老色彩。
  就湛若水与王阳明的思想来说由于二人接受宋代理学的影响不同对自我反省、自我体验为主要内容的修养方法各有其侧重点然在理论本质和实践上则是殊途同归而无根本的不同。
  在格物方面阳明认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训格为正故其所谓格物不是指认识外事外物而是指端正本心。若水则训格为至格物即造道格物一方面指认识天理另外也是修身工夫。
  湛、王二人都主张知行合一王阳明所说知行是指知行同一若水则继承了程、朱的知行理论所说知行是指知行并在知行并进。
  在修养方法方面阳明主张致良知若水则主张体认天理。阳明强调良知是为人心所固有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当下具足;良知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亦即天理。若水则认为天理虽为人心所固有但需通过穷理居敬、勿忘勿助的学问、思辨笃行的工夫方能体认不可徒讲良知而不加学问。
  黄棃洲在〔明儒学案〕中指出:「王湛两家各立宗旨湛氏门人虽不及王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亦犹朱陆之门下递相出入也。其后源远流长王氏之外名湛氏学者至今不绝即未必仍其宗旨而渊源不可没也。」
  明代心学阵营主要是白沙开创的江门之学和阳明开创的姚江学派虽然两家学术各具特色若水着述之丰、年龄之长又都在阳明之上但就传承言则江门远不及姚江。究其原因一则以阳明在当时事功卓着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则由于江门之学主旨多变在理论的承接与发扬方面较为薄弱导致这一学派后来之衰落。〔明史·儒林传〕载:「宗献章者曰江门之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黄棃洲亦说:「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阳明而始大明。」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