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虑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思与虑在中国古典哲学概念中意义相通而且经常并用。〔礼.曲礼〕:「俨若思。」按〔毛诗指说〕引梁简文说:「发虑在心谓之思。」〔尚书.洪范〕云:「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思曰睿……睿作圣。」睿和圣都有通达的意思因此思虑在中国哲学范畴中相当于今日所谓理性思考的认知历程而其标准为通晓事理明辨是非。〔洪范〕将「思」列于五事之末含有思虑统整各种感觉讯息之意。 在中国各派古典哲学中道家讲求自然、直觉对思虑的价值基本上抱持着否定的态度所谓「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蒙蔽之民」。(〔庄子.缮性〕)庄子不但认为「思」不能求「明」更进一步断言:「无私无虑则知道。」 然而在儒家思想中思虑作用相当受到重视。孟子谓:「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又说:「……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心之所思为义理亦即道德原则。明儒王船山对此复加深入阐释:「只思义理便是思便是心之官;思食色等直非心之官则亦不可谓之思也。」可见思虑作用单指关于道德规范的理论思维而食色情欲的满足则予以排除。荀子则谓:「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又说:「圣人积思虑习伪故生礼义而起法度。」思虑乃心的选择用藉此能建立人类社会中各种的礼法制度。由此可见孟、荀虽同重思虑作用但所得的结果却有差异;思虑所得在孟子为先验的、至善的道德价值而在荀子则为各种人为的礼法制度或道德规则。 孔子在〔论语.为政〕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举的说法对于道德教育尤有重要意义。学固可导致道德知识的获得思才能引导个体从事独立思考以建立崇高的道德规范并知所权变。〔论语.卫灵公〕载:「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知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学为思的基础但多学而识、博闻强记所能达成的道德教育效果毕竟有限唯有透过思虑的统整作用才能建立「一以贯之」的道德价值体系。
思虑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思索考虑。 【造句】他思虑周密办事牢靠可放心的委以重任。
思虑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思考计虑。《墨子.尚贤中》:「谨其言慎其行精其思虑。」《三国演义.第一回》:「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夥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