伎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2:日本古代假面音乐舞蹈剧为日本最早的外来乐舞。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二十年(公元612 年)曾在中国学习吴乐的百济人味摩之(Mimashi)归化日本集合少年练习吴乐。每逢寺院举行大规模的法会总要在寺前院表演吴乐因此伎乐也指吴乐或指佛寺歌舞。表演时配以笛、手鼓和钹的伴奏舞者要戴着「伎乐面」这是一种全头型的假面早在「白凤时期」(自七世纪的大化革新至迁都平安的半个世纪)日本就已经从中国传入所谓的吴乐面具并用以表演舞蹈剧。笃信佛教的圣德太子(公元574~622年)创设一所伎乐学校由味摩之负责来自日本各地的舞者络绎不绝影响深远。直至今日日本各大佛寺如法隆寺、东大寺和正仓院中仍然保存着两百多副当年以楠木和桐木制作外涂乾漆的面具。「伎乐狮子」则是在佛教寺院的余兴乐舞演出中做为伎乐的序曲动作简单只是向天地四方张开狮口「Paku-Paku」作响。这个动作是后来《狮子舞》〔见Shishi-Mai〕的基本形式代表消灾除祸。「狮」在佛教中是释迦族的象徵用以除煞的瑞兽。在伎乐本身早已没有这种演出而在田乐、山伏神乐、番乐、大神乐以及各地的狮子舞中仍保留这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