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比较教育相关组词:

公比 和丸教子 特殊教育师资 融合教育的重要理念 独立型早期疗育 疗育与转变 疗育服务型态 疗育转变 疗育服务设计 直接教学 疗育服务理念 透过美术教育开创潜能 概念构图教学法 除法教学 英文教学 双语双向教学 沟通教学法 视觉障碍学生的教学 天性与教育争议 补偿教育 海洋环境保育的价值观 合作学习教学法 蒙特梭利教育 儿童美劳教育 全年教育制 整理和比较 教育管理学 正比例教学 问答教学法 保育活动 斯巴达教育 德国教师素质管理之机制 大单元设计教学法 教育知识社会学 教学历史观 海洋教育的教学取向 集合数教学 政教分离与政教合一 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问题 教育的规准 在家教育 问题解决教学 统整教育模式 欣赏教学法 教学经营 探究式教学法 教师评审委员 练习教学法 编序教学法 华德福教育 白莲教之乱 宗教哲学 资讯融入教学 学科教学 视听教学法 教室观察法 结构主义的教育思潮 布迪尔理论教育意涵 教育基本权 教育绩效 教学一般模式 日期教学 教育执行力 区别化教学 发现式教学法 年表教学法 社会科教学的建构教学模式 特殊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点对称教学 英国教师素质管理制度的发展与现况 小数教学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计划 网路探究式教学法 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和教学方法 提升教师的海洋意识 梯形教学 教师影响 营养教育实施要点 有效教学论 版画教学 发表教学法 「翻转教室」(flipped_classroom) 学前特殊教育课程 教师面对海洋教育时的角色认知 发展式的五段教学法 概念获得教学法 教材组织 网路教学 精熟教学法 全语言教学 儿童美术教育与环境保护 前导组织体教学模式 海洋教育 多元文化社会教学 图表教材 社会科常用的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 比马龙效应 翻转教室(flipped_classroom) 

比较教育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比较教育
   繁体: 比較教育
   拼音: bi jiao jiao yo
   读音: bǐ jiào jiào yù
   英语: Comparative Education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比较教育造句
   组词,组成语: 

比较教育解释

比较教育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1:比较教育也可称为比较教育学法文为éducation comparée德文称为vergleichende P?dagogik或vergleichende Erziehung是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法国学者朱立安(Marc-Antoin Jullien 1775~1848)于一八一七年出版〔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一书首先使用「比较教育」一词阐述其比较教育研究的构想;后来朱立安遂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比较教育乃是以「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当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社会或不同地区的教育以阐明或发现其间的共同性及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的一种学问;从而也可根据其研究结果做某种程度的预测。根据这样的界定我们可以进一步做如下之解说:
  第一所谓比较教育或比较教育学是以研究方法来界定其学科性质的一种学问;比较法就是此一学科的特色。因此它与教育行政学、教育社会学或教育心理学等以研究对象来界定其学科性质的情况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史学的性质有些类似。所谓教育史学系以史学方法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问。比较法与史学方法都只是一种研究方法其本身并无内容也没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如果它们以教育为研究的对象就成为比较教育学或教育史学了。
  第二比较教育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指整体的教育而不是个别领域的教育。虽然在实际研究时比较教育常需先做部分教育问题或部分教育领域的比较但其最终的目的仍在于整体的综合性比较;这一点也与教育史有些类似。
  不过当我们在做某个教育领域的比较研究时当然就有可能与各该领域的教育研究产生重叠的现象。譬如就教育行政学来讲它可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而比较研究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法。一个人如果用比较法来研究不同国家的教育行政制度则就研究方法来讲与比较教育并无两样;既然如此则比较教育变成只是各个教育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而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基于这样的理由有人就会质疑比较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理性。然则比较教育是不是真的会因此而失去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资格与价值呢?基于以下之理由实际上比较教育仍有其存在的空间与价值。
1.如前所述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史学类似都是以研究方法来界定其学科性质的一门学问。教育史学同样也是以整体教育的研究做为其终极目的可是它仍可能只选择教育的某个领域来研究。再以教育行政学的研究为例它仍然可以采取史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行政制度的演进过程可是教育史学的存在理由与价值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同样的道理比较教育亦不必因为上述理由而失去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资格与价值。2.比较教育虽然也是各个教育学术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但是以对象来界定其学科性质的各个教育学术领域由于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不一定有兴趣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外国知识来进行比较研究;如此则透过比较研究才能了解的事实将无法发现而成为研究上的一个盲点。3.比较教育既然成为一种教育学的专门性研究方法则其对于比较方法学的探讨必然会比其他领域的研究者更为用力与用心因而能使比较方法更为精致使研究结果更为可靠。4.比较教育虽然也可用来研究各个领域的教育问题但其最终目的仍在于整体教育的综合比较;只有透过整体的综合比较研究才能了解教育的真实状况。这是其他个别领域的教育无法办到的。第三比较教育所研究的「教育」是当代的教育而不是过去的历史上的教育。如同美国比较教育学者康德尔(Isaac Leon Kandel 1881~1965)所说所谓比较教育就是将教育史延伸到现在的一种研究。也就是说研究比较教育固然需要有教育史的知识但其关心的仍是当代的教育。虽然过去也有人将比较教育分成水平的比较(horizontal comparison)与垂直的比较(vertical comparison)但是比较教育所关心的应该是水平的比较也就是以现代的教育现象为中心做横断的不同空间的比较;至于将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教育拿来做时间性的垂直比较应该是属于教育史的研究范围。  第四比较教育用来比较的单位虽然没有一定的法则但是一般而言以国家做为单位的情况较为普遍。其原因在于现代教育大都以国家为单位而发展起来因此以国家做为单位加以比较最能看出其特色。当然如果有数个国家彼此情况类似也可将这几个国家做为一个单位与其他一个国家或数个国家进行比较;甚至也可打破国家界线以文化圈做为单位进行比较或以性质类似的社会、地区做为单位进行比较。至于在一个国家之内可不可以做不同地区的比较则到目前为止仍不多见惟如国家幅员广大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显着则在同一个国家之内做不同地区的比较亦未尝不可。不过如在一个国家内部做不同地区的教育比较则比较的地区不能太小否则就不像比较教育了。
  第五关于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探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认为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各国教育共同存在的支配原则另一种主张则认为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阐明各国教育的不同特性。前者主要受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影响代表人物有前述朱立安及采社会学方法研究比较教育的美国学者安德生(Charles A. Anderson)等人;后者则以采历史方法研究比较教育的康德尔(Issac Leon Kandel)、汉斯(Nicholas Hans)及史耐德(F. Schneider)等人较为闻名。其实各国教育不可能完全相同也不可能完全不同。即使上述学者也都承认此一事实只是研究时各有偏重而已。
  最后比较教育应该阐明各国教育存在着共同原则的理由及产生差异的原因。闻名的比较教育学家大多不以发现各国教育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为满足而进一步运用科际整合的方法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其所以产生共同性及差异性的理由与原因。有了这一步骤才能真正了解各国教育的精神所在。如果掌握了各国教育的真实状况与精神所在则根据比较教育的研究结果做某种程度的预测将有可能。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