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五常有数义与人伦道德相关者如下: 1.谓人之五种常行亦即五伦或称五典。〔书.泰誓下〕:狎侮五常。〔疏〕:五常即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书.舜典.慎徽五典.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谓五常之道即仁、义、礼、智、信为人生应常行之道。〔汉书.董仲舒传〕: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白虎通.情性〕:五常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小学绀珠.性理类.五常〕仁、义、礼、智、信。3.佛家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天台仁王经疏.上〕:不杀生仁也;不偷盗智也;不邪淫义也;不饮酒信也;不妄语礼也。
五常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古代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造句】五常是中国道德规范的基础。
五常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书经.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颖达.正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仁、义、礼、智、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马良传》:「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零.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也作「五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