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豢之色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刍豢之色」原是形容人脸色红润有光泽好像是常吃肉类荤食、营养丰富的样子;后来引伸为平和喜悦的神色。与「刍豢之色」相对的是「面有菜色」这是形容人脸色乾枯苍白泛黄好像平日只吃蔬菜而营养不良的样子也可引申为心境混乱忧烦的神色。 〔韩诗外传·卷二〕有则故事说:闵子骞刚拜孔子为师的时候脸上「有菜色」经过一段时间渐渐有了「刍豢之色」;子贡观察到这变化便问他原因闵子骞说:「我出身偏远鄙陋的未开化地方进入老师的门下老师于内在修养方面教我们体察、实践孝的道理于外在事务方面教导我们圣王治国理民的原理原则我心中对这些正道至理的境界感到喜欢和向往。然而出门时看到达官贵人的华丽车马和仪仗旗帜前后伴随有衣着高尚的从员心中又暗自欣羡。这两种心情在心中交战激荡混乱得受不了所以脸上『有菜色』。后来经过老师长期的教导和潜移默化又和诸位同门时时切磋研讨渐渐有了进步内心明了了接受或拒绝权位的分寸和道理。从此再出门看到达官贵人的华丽车马、仪仗旗帜和随员云集的盛大排场觉得好像是泥上一般没有价值。现在我的心里完全是向往着正道因此心境平和喜悦而有了『刍豢之色』。」说明人的心情影响容貌营养反而居于次要的地位。实际上也的确有这样的事例即是心中平和舒畅的纵然只吃粗茶淡饭也会显得面貌丰腴;而丰衣足食的却有面黄肌瘦的后者可能是心情不好营养虽充足却不能正常吸收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