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观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澄观(737~838)唐代僧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华严宗的俦大成者被称为华严宗四祖(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俗姓夏侯越州人(今浙江会稽)。十一岁时剃发出家二十岁起云游四方寻访名师凡天下有名道场无不留其足迹;曾往润州(今江苏镇江)依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后复回越州依昙一律师学南山律至瓦官寺习大乘起信论涅乐经更诣金陵习三论;后又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天竺寺依华严宗法铣法师听(华严经);代宗大历十年(775)往苏州从荆溪大师湛然参究摩诃止观、法华经、维摩经等经疏又谒牛头山慧思(天台三祖)径山道钦禅师南宗禅法复见慧云禅师问道了澈此宗玄理。至此澄观先后参研律宗、华严、天台、三论、禅宗各大宗派经论。大历十一年(776)澄观游五台山、峨嵋山后返居五台山大华严寺;应该寺座主贤林的邀请宣讲〔华严经〕并演诸论撰〔华严经疏〕。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德宗生日澄观奉诏赴长安入宫中内殿讲经德宗听其妙法生清凉之感大加赞赏因赐号「清凉法师」;及宪宗时向其间法界之旨豁然有得加号「大统清凉国师」。师身历九朝为七帝师先后经德宗、代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所受赐封有教授和尚、镇国大师、清凉国师等可谓备极荣宠。文宗开成三年(838)澄观圆寂得年一百零二。 澄观平生曾以十事自誓:(1)平日甘三衣一钵菲薄自奉; (2)名利弃之如遗; (3)目不视女人; (4)身不履俗家; (5)长年诵〔法华经〕; (6)长读大乘经典; (7)长讲〔华严经〕(一生凡讲五十余遍); (8)生昼夜长坐不卧; (9)不邀名以惑众; (10)不退大慈悲普救法界。 澄观虽是华严宗的俦大成者却通晓世学如经、传、子、史、小学等并以中兴华严为己任不但继承法藏五教判释与十玄缘起说加以发挥另吸收天台一念三千性具说使华严宗与禅宗、天台宗融通。这一诸宗融合、禅教一致的思想经其弟子宗密进一步弘扬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界影响深远。 澄观一生着述约四百余卷现存主要者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华严经行愿品疏〕十卷等。
澄观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公元738~839)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一岁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后到处参学于戒律、天台、华严、南北禅法无不钻研而归心于华严以中兴华严宗为己任为华严宗四祖。他吸收了天台和禅宗的思想致力推动禅教一致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佛教影响颇深。弟子有一百余人闻名的有宗密、僧睿、法宝等。赐号「清凉国师」。着作弘富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二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九十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