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吕祖谦相关组词:

吕政达 你谦我让 先祖考 梁太祖 朱祖谋 张文谦 吕大临 寇谦之 吕留良 吕本中 元世祖 谦冲自牧 吕洞宾 烈祖 辽太祖 老公祖 金太祖 积祖 皇祖考 皇祖妣 过谦 狗咬吕洞宾 高祖母 二祖 史达祖 谦卑自牧 谦谦下士 谦受益,满招损 谦逊下士 谦以下士 一祖三宗 绳厥祖武 耀祖荣宗 一谦四益 开山老祖 大吕 知音谙吕 祖舜宗尧 吕静 清太祖 开山祖师 九鼎大吕 谦善 满招损,谦受益 吕不韋 欺师灭祖 先祖妣 伯祖 初祖 祖逖 吕后 始祖 吕布 清世祖 吕祖谦 显祖妣 祖饯 汤显祖 妈祖 显祖考 祖禰 吕尚 汉高祖 高祖 吕蒙 祖母 黄钟大吕 祖母绿 祭祖 祖國 谦逊 明太祖 谦虚 吕不韦 自谦 郑光祖 祖宗三代 祖宗 祖帐 祖先 祖国 数典忘祖 谦抑 谦让 谦厚 谦恭 谦称 谦卑 祖遗 祖业 祖训 祖武 祖送 祖神 祖墓 祖祢 祖龙 祖考 祖贯 祖父 

吕祖谦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吕祖谦
   繁体: 呂祖謙
   拼音: lv zu qian
   读音: lǚ zǔ qiān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吕祖谦造句
   组词,组成语: 

吕祖谦解释

吕祖谦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学者称东莱先生。
  全祖望(谢山)在〔宋元学案〕中亦指出:「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此处所言吕学即以东来为代表。
  全祖望有时又把吕学称为婺学;其实婺学在当时可分为三个学派;除吕祖谦外尚有唐仲友(说斋)、陈亮(同甫)。后人把永康的陈亮称为永康学派又称事功派;唐仲友以经世立治本又称经世派;而金华吕东莱则称之为金华学派又称性理派。
  祖谦少时性稍偏激后因病中读〔论语〕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我反省遂终身无暴怒。长从林拙斋(之奇)、汪玉山(应辰)、胡籍溪(胡宪)三先生问学与朱晦庵、张南轩为好友讲论探索学识益加精进。
  祖谦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任太学博士兼史职;后任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着作郎等官职以疾乞归;淳熙八年七月卒享年四十五岁谥曰成。
  〔宋史〕载:「吕祖谦兄弟居明招山讲学创丽泽书院四方之士争趋之。」〔宋元学案〕亦载全祖望之言:「明招学者自成公(吕祖谦)下世忠公(吕祖俭)继之由是递传不替其与岳麓之泽并称克世。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惜乎姓名多无考。而明招诸生历元至明末绝四百年文献之所寄也。」
  祖谦为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宋史〕载:「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亦指出:「考正献(吕公着)子希哲、希纯为安定门人而希哲自为荥阳学案荥阳子切问亦见学案;又和问、广问及从子稽中、坚中、弸中别见和靖学案;荥阳孙本中(全祖望称他为大东莱先生另称吕祖谦为小东莱)及从子大器、大伦、大猷、大同为紫微学案;紫微之从孙祖谦、祖俭、祖泰又别为东莱学案;登学案者共十七人凡七世。」
  综观吕氏家学特点有如下述:
  第一不名一师不私一说:此从吕希哲开始就是如此希哲做过宋哲宗的侍讲他初学于焦千之为庐陵(欧阳修)之再传;已而学于安定(胡瑗)学于泰山(孙复)学于康节(邵雍)亦尝学于王介甫而归宿于二程;集益之功至广且大。至吕本中时此种不名一师、不私一说的治学途径已形成家风。全祖望谓其自元佑后诸名宿如刘安世、杨时、游酢、陈瓘、尹焞及王苹之徒皆尝从游强调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至吕祖谦除上面提到他的三位老师外中进士后又与张栻、朱熹、陆九渊、陈亮等为友;此不名一师、不私一说之家风使吕祖谦的思想带有调和折衷各派思想的色彩。
  第二深受佛学影响:〔宋元学案〕载吕希哲「晚年曾学佛」「更从高僧游尽究其道」;并企图调和儒佛二家学说认为「佛氏之道与吾圣人吻合」可「斟酌浅深而融通之」。吕本中亦「溺于禅」全祖望指出乃承袭「荥阳之遗风」。至吕祖谦虽曾对佛老有所批评但他在〔易说〕中曾谓:「知此理则知百年之嫌隙可以一日解终身之蒙蔽可以一语通滔天之罪恶可以一念消。」很明显也受到禅学思想的影响。
  第三吕氏家学仿似儒家思想为宗尤其着重孔孟学派所强调的治心养性、穷理尽性、正心诚意等学说;祖谦思想亦以此为重点。
  第四吕氏家学主张多留心古人之言行及典籍用来涵养自己之德性此即所谓「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并涉猎古今历史文献如主张「言性命必究于史」从吕祖谦所着〔春秋左氏传续说〕、〔春秋左氏传续说〕、〔左氏博议〕等书可以看出他「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
  在本体论方面祖谦把理或天理看作是无所不在、永恒存在的不仅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同时他又把天理与天命结合认为一切莫大于天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都受天的约束与支配从一理流通引申到天人无间合而为一。
  祖谦根据天人无间的观点又把心、性、天、帝联系起来推论到心即道心即天心即神把心看作就是世界的本体;这与陆九渊所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若合符节。
  此外他又就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一语加以阐发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圣人心中将圣人之心看作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知的。他把客观的天理与主观的人心联系起来也就是要把朱陆两派的思想调和起来实质上他的心说仍有偏向陆九渊的心学的迹象。但在理与气的关系上他又接受了永嘉学派的观点认为理之偏与全是由气来作决定的。
  在认识论方面他主张自存本心和反求诸己保养好先天固有的良知良能这与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是相同的。
  在人性论方面他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论;另外他又接受了张载和二程气质之性的观点。他指出:「性本善但气质有偏故才与情亦流而偏耳。」
  祖谦分析道心与人心时认为道心是善心亦即本然之心他把它称作「内心」。人心则为私心是与气质之性相应的他把它称为「外心」;主张天理和人欲是紧密相联的天理虽有时为私欲所蔽但天理最终必复虽穷凶极恶之人也能改过迁善。
  在仁义礼智四端方面祖谦特别注重「仁」与「礼」强调要行仁复礼必须居敬存诚专心致志进行内心修养。
  祖谦治学与空谈道德性命的道学家不同他提倡治经史以致用注重国计民生。晚年他与倡导「事功之学」的陈亮相知互相切磋友情极为深厚。祖谦认为学者应以务实躬行为本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他对历代学校、赋役、漕运、盐法、酒禁、钱币、荒政、田制、屯田、兵制、马政、考绩等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制度都做过一番研究考察写成〔历代制度详说〕一书。
  祖谦研究历史是要从史事的本末源流和盛衰成败的前因后果中取得借监;他在〔春秋左氏传说〕中指出民心的重要在〔东莱书说〕中指出「国之根本全在小民其兴其亡不在大族不在诸侯不在奸雄、盗贼止在小民之身」。在封建帝王统治的时代能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国家兴亡在于民心实在是很了不起的见解。


吕祖谦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1137~1187) 字伯恭宋金华人。官至直秘阁着作郎、国史院编修与朱熹、张栻齐名称为「东南三贤」。其文词闳肆辨博于诗书春秋多究古义学者称「东莱先生」。着有《东莱集》、《东莱左氏博议》等。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