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吕留良(1629~1683)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浙江石门人。生于崇祯二年卒于康熙二十二年享年五十五岁。 明亡留良年十六散万金结客往来湖山间备尝艰苦;怨家以此讦留良从子亮功竟自引服论死留良幸存。顺治十年(1653)出就试为诸生乃课儿读书于家园之梅花阁与鄞县高旦中余姚黄枱洲、晦木兄弟同里吴自牧、孟举诸人以诗文相唱和。康熙五年(1666)留良弃诸生不再应试归卧南阳村与桐乡张考夫等共力发明宋学以朱子为依归。同年招张杨园馆其家;留良既与杨园交游而持尊朱辟王之论益锐。康熙十七年(1678)清廷举鸿博浙省以留良荐誓死拒之得免;十九年郡守复欲举隐逸留良乃削发为僧以明志;越三年竟卒。 留良阐明朱学其意在发挥民族精神尝言:「从来尊信朱子者徒以其名而未得其真。……所谓朱子之徒如平仲(许衡)、幼清(吴澄)辱身枉己而犹哆然以道自任天下不以为非。此道不明使德佑以迄洪武其间诸儒失足不少。……紫阳之学自吴、许以下已失其传不足为法。……今示学者似当从出处、去就、辞受、交接处画定界限扎定脚跟而后讲致知主敬工夫乃是被良知之黠术穷陆派之狐禅。缘德佑以后天地一变亘古所未经先儒不曾讲究到;此时中之义别须严辨方好下手入德耳!」其心意甚明。 留良既以发明朱学为务而其入手用力则以批点八股文为主(亦即批点朱子四书文为主)其用心乃藉朱子义理明夷夏之防辨出处之节。留良自言:「晚年点勘八股文字精详反覆穷极根柢每发前人所未及。」留良批点之四书文于留良卒后由其门人陈鏦编印成〔四书讲义〕四十三卷行于世。 雍正七年(1729)曾静得留良遗书传承其民族思想劝当时川陕总督岳锺琪继承岳飞遗志起兵反清;未料岳竟向清廷告发遂兴大狱。雍正将已死之吕留良及子吕葆中、门生严洪逵枭首戮屍留良门生沈在宽凌迟处死诛吕氏、严氏、沈氏全族;而株连被杀或充军者更多。雍正为此写〔大义觉迷录〕伪造曾静供词扬言满汉一家以掩饰其压迫汉民族的政策。后赦免曾静将〔大义觉迷录〕一书颁行全国定为士子必读之书。迨乾隆继位仍将曾静处死并将〔大义觉迷录〕全部收回销毁列为禁书。唯留良〔四书讲义〕一书虽经清廷焚毁然卒不能绝。 留良有见于永嘉功利之毒沦渍于人之心髓使君臣之义无可托夷夏之防无可立乃大声疾呼深斥功利于〔微管仲〕一节中指出管仲忘君事仇孔子何故恕之反许以仁盖春秋大义、华夷之分尤实大于君臣之伦。 留良论君臣一伦有谓:「君臣以义合……但志不同道不行便可去。……只为后世封建废为郡县天下统于一君遂但有进退而无去就。嬴秦无道创为尊君卑臣之礼上下相隔悬绝并进退亦制于君而无所逃而千古君臣之义为之一变。」 又说:「封建井田之废势也非理也乱也非治也后世君相因循苟且以养成其私利之心故不能复反三代孔孟程朱之所以忧而必争者正为此耳。虽终古必不能行儒者不可不存此理以望圣王之复作。今托身儒流而自且以为迂更复何望哉?若因时顺势便可称功则李斯、叔孙通、曹不、冯道、赵普……皆可以比隆圣贤矣。此所谓曲学阿世孔孟之罪人学者不可不慎也。」 更言:「三代以上圣人制产明伦以及封建兵刑许多布置……都只为天下后世任类区处。……不曾有一事一法从自己富贵及子孙世业上起一点永远占定怕人夺取之心。……自秦、汉以后许多制度其……本心却绝是一个自私自利唯恐失却此家当。……此朱子谓自汉以来二千余年二帝三王之道未尝一日行放天下者是也。后世儒者议礼都只是去迎合人主这一点心事。……如所谓封建井田不可复。……种种谬论皆从他不仁之心揣拟。」凡所论说皆具卓见。 当时学者颜元感慨世故力斥宋学盛言功利;以为宋、明之不免沦于夷狄皆由于空言义理不重事功之故。留良则并不反对宋学认为宋学主义理斥功利即此一端便足以警惕人心而明夷夏之大防。
吕留良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1629~1683)字庄生又名光纶又字用晦号晚村晚号何求老人清浙江石门县(今崇德县)人生于明末。着作中含有种族思想并誓不仕清。死后因牵涉曾静文字被毁墓戮屍全家抄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