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市)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倡导者。清道光八年生于澳门民国元年病逝美国。道光十五年(1835)于澳门附读英籍传教士郭士立夫人(Mrs. Gützlaff)创设之女校道光二十一年就读澳门马礼逊中学(Morrison School)。道光二十七年随该校校长美籍传教士布朗(Rev. Samuel R. Brown)赴美留学入麻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孟森高中(Monson Academy)道光三十年考入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咸丰四年(1854)毕业返国为中国最早留美的大学毕业生。 容闳离美返国于咸丰六年抵上海先后在海关翻译处、宝顺洋行任职。咸丰十年随美籍传教士二人至天京(今南京)访问会见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并提出七条新政建议其中特别注重学校教育主张设立武备学校、海军学校、实业学校、颁定各级学校制度;但这些建议并未被采纳因此仍返回上海。 同治二年(1863)由张斯桂、李善兰等引荐赴安徽安庆会晤曾国藩接受筹办机器总厂、出洋购买机器的任务。同治四年容闳将在美国购办的机器运回并于上海高昌庙设厂命名为江南制造总局。容闳同时还建议在制造局附设兵工学校以培养中国工程技术人才。 同治七年谒见江苏巡抚丁日昌呈报其草拟之四项条陈其中第二项为:「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为国家储蓄人才。」丁日昌大为赞许并转呈军机大臣文祥后因故暂被搁置。同治九年容闳又请丁日昌向曾国藩建议曾国藩认为立意极佳于是与李鸿章在同治十年联衔奏请后经清廷批准设留学事务所由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负责办理派遣留学生及其监督事务。关于留学生的派遣的方式为:预定学额一百二十名分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十五年学生年龄以十二至十四岁为限。第一批学生于同治十一年出国赴美包括幼童梁敦彦、詹天佑等三十人为中国派遣学生至外国留学之始。第四批学生按计划于光绪元年(1875)放洋。但光绪元年后改由吴子登继任留学生监督认为「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先已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顿亦觉防范难周」。遂与陈兰彬等奏请撤回出洋肄业留学幼童这批早期留学生便于光绪七年全部召回留学教育计划中途停顿。 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时容闳曾在北京多方赞助维新活动;政变后潜赴上海托迹租界。光绪二十六年加入唐才常等在上海组成的自立会被推为会长因遭清廷通缉逃往香港并参与兴中会在港人士的革命活动。光绪二十八年离港赴美宣统二年(1910)邀 孙中山赴美商谈积极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多方支援革命运动。 容闳在建立中国近代化所需的制度、人才和观念方面开启了先河特别是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可说是针对清末中国阢陧之局提供了解决因应之道。着作有〔西学东渐记〕等。
容闳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1828~1912)广东香山人。民国前五十八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为我国第一位留美学生。归国后组设轮船公司开采矿产及选派青年出国留学为中国政府派遣学生留学之始。后被任为驻美秘西副使兼管留学生事务。曾参与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流亡海外;民国成立后病逝美国。着有《西学东渐记》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