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朱熹相关组词:

朱鹂 朱庭珍 朱少麟 朱天文 朱西宁 朱西甯 朱子学 朱襄氏之乐 施朱傅粉 碧瓦朱甍 朱帨迎祥 朱筠 朱骏声 朱顶 朱古力 朱舜水 朱祖谋 近朱近墨 搓粉抟朱 搓粉团朱 画阁朱楼 朱墨烂然 朱口皓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绿鬓朱颜 朱温 朱颜粉面 朱敦儒 朱门绣户 朱阁青楼 朱紫难别 火熹微 朱淑贞 程朱 朱门 朱子家训 朱松 朱载堉 朱子语类 朱买臣 朱光潜 朱耷 朱熹 丹朱 朱元璋 朱思本 朱颜 朱紫 朱彝尊 朱衣吏 朱衣点头 朱衣 朱仙镇 朱文 朱提 朱淑真 朱实 朱砂 朱雀桥 朱雀 朱漆 朱批 朱诺 朱鸟 朱墨本 朱墨 朱明 朱甍碧瓦 朱轮华毂 朱轮 朱鹭 朱离 朱槿 朱蕉 朱记 朱黄 朱华 朱红 朱亥 朱光 朱阁 朱干玉戚 朱邸 纡朱怀金 朱丹 朱陈之好 朱陈 朱笔 银朱 陶朱公 熹微 熹平石经 琴断朱弦 弄粉调朱 红紫乱朱 恶紫夺朱 朱自清 傅粉施朱 倪朱谟 偏朱蹄 

朱熹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朱熹
   繁体: 朱熹
   拼音: zhu xi
   读音: zhū xī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朱熹造句
   组词,组成语: 

朱熹解释

朱熹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晦庵;祖籍安徽婺源。父亲名松考取进士后去福建做官遂定居于福建尤溪地方。朱熹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从小就很聪明刚会说话父亲指着天对他说:「这就是天。」朱熹听后即反问:「天之上何物?」父亲觉得很讶异。五岁入学授以〔孝经〕阅后即题字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十四岁时父亲死了在困苦的环境中仍奋勉向学。
  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十八岁考取了进士分发到泉州同安县任主簿;到任后拔擢当地优秀子弟为弟子每天向他们讲论修己治人的道理。调任时士子想起他的教诲人民怀念他的恩德都不愿他离开并且为他建立庙宇从祀于学宫。
  嗣知南康军时兴利除害引进士子讲论学问并访寻白鹿洞书院遗址 奏请修复 并订立〔白鹿洞学规〕俾学子遵守。其后提举浙东知漳州、潭州所到之处无不兴学校、明教化四方学者均来向他求教。
  朱熹家庭贫困少依父友刘子羽寓建安之崇安;后迁居建阳之考亭箪瓢屡空处之泰然。远道前来请教的学生只吃豆饭藜羹朱熹也都同他们共用有时还要向人借贷其安贫乐道精神由此可见。
  朱熹继承北宋周濂溪与二程之学说既博求经传复遍交当世有识之士。他的老师有好几位除奉父命师事胡原仲、刘致中、刘彦冲外并从李侗学习;其为学大抵在于「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他曾说:「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传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尽心力穷研圣贤之遗训。所着的书有:〔易本义启蒙〕、〔蓍卦考误〕、〔诗集传〕、〔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太极图通书〕、〔西铭解〕、〔楚辞集注〕、〔辩证韩文考异〕。所编订的有〔论孟集议〕、〔孟子指要〕、〔中庸辑略〕、〔孝经刊误〕、〔小学书〕、〔通监纲目〕、〔宋名臣言行录〕、〔家礼〕、〔近思录〕、〔河南程氏遗书〕、〔伊洛渊源录〕等。
  朱熹卒年七十一;疾革时并手书嘱其子在及门人范念德、黄干拳拳以勉学及修正遗书为言将一切交代清楚后第二天正坐整理好衣冠就枕而逝。
  朱熹殁后诏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諡曰文。理宗时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后改徽国公从祀孔庙。明洪武初诏以其所着〔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宫即现在所称之四书又有文集一百卷、生徒问答八十卷传于世。清康熙年间升为十二哲之列称为先贤朱子。有子三人塾、埜、在皆贤;在于绍定中官至吏部侍郎。


朱熹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朱熹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1130~1200)字元晦后改字仲晦晚号晦翁又号晦庵、紫阳。宋婺源人侨寓建州。曾讲学于建阳考亭因号考亭晚筑草堂于云谷山又号云谷老人。累官宝文阁待制卒諡文后世尊称朱子或朱文公。宝庆中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徽国公。其学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编次着述之书甚多所注四书明清科举奉为程准。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