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实践理性系对理论理性而言;理论理性指理性的认识能力而实践理性则指理性的实践能力。此处的「实践」并非是社会实践而是指人的意志对于对象起作用的能力称为意志能力。实践理性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哲学思想中探讨道德理想的重要概念;他并着有〔实践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一书阐明理性的实行作用。因此康德指出理论理性及实践理性是纯粹理性的两面均为人先验的(Transcendental)两种能力。 康德哲学主要是在主客对立的传统知识论中以主体的提升或先验方式批判经验主义对感官之依赖以及理性主义对理性之崇拜;并使本体本身从认知走向实践的道德层次进而超升到主体整体的体认即「判断力批判」所探讨的人生哲学。所谓「批判」其重心在于批判的主体亦即理性之上。康德认为理性不仅有认识的能力而且还有实行的作用。实践理性批判的课题是实行用以补足知的极限;因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采用经验主义的分析法将客体分为物自身(Thing in Itself)及现象二部分并应用所有的思想方法否定纯粹理性的能力认为纯粹理性只能把握现象事物而无法抵达物自体。然而纯理性不足以解决哲学的问题时可由实践和追求去补足。因此康德以主体的提升来解决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缺憾;主体的提升因而不止是单纯的感官、理性、心灵的层次方面更是整体的人从认知走向实践的层次。 康德指出实践是心灵的先验追求也是人性超越自身的设准(Postulate);以为外界的物自体既无法以纯理性来认知、理论只好回归内心反求诸己在自己内心中追寻生命的原则。康德因而提出追求的事实与追求的内容追求的事实表现在知识层次的顶端是心灵的意向此种追求的天性说明了现实我与理想我的差距同时亦指出二者之间发展的可能性。追求的内容则为:自由意志、上帝的存在以及灵魂不灭;唯有在道德层次中肯定这三点才能完成自我进而掌握物自体。 所谓自由意志、上帝的存在及灵魂不灭亦即康德所提出的三个实践理性的设准也就是满足实践理性之目的而设的必要假设。自由意志的设准是出于以下的构想:行为之决定条件能独立于感官世界并假设理智领域的意志或理性有能力决定德行;因此自由意志是责任和伦理道德的心决条件。上帝的存在则是对最高的存在者之假设是正义的保证因人世间的幸福与德性不一致所以假定上帝的存在作最终的判决。灵魂不灭是从时间上的考虑而设的也就是说如果人要全面地达到道德律之要求则必须假设此条件使得人在永恒存在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据此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伦理道德的设准最基础的是人性灵魂的不灭从灵魂的永恒归结到神的存在再讨论到人的自由意志。而且这种设准是天生的道德律;这种存于良心的无上命令使人从存在超升至「应该」的层次在此理想层次再去探讨知的问题则可超越外界事物的现象追求自身的完美到达所谓物自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