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行为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问题行为或称为偏差行为指个体行为的性质凡带有反社会性或非社会性者称问题行为因此等行为不利于自己与别人且明显地偏离常态。问题行为不只指的是个人行为显着地异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常态而且妨碍其生活适应及造成自己的痛苦或成长的停滞或造成别人的痛苦或社会的不安(吴武典民83)。就辅导的观点问题行为或偏差行为通常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1.外向性问题行为:即通称的违规犯过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如打架、偷窃等。 2.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通称的情绪困扰问题或非社会行为如自卑、畏缩、自我伤害等。 3.学业适应问题:例如低成就、注意力不集中等。 4.偏畸习癖:或称之为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上的不健全有关例如咬指甲、吸吮手指头、性不良适应等。 5.焦虑症候群:由过度焦虑引发而来又称之为精神官能症。 6.精神病症候:其行为已明显的脱离现实如精神分裂、忧郁等(吴武典民68)。 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因个体的基本需求遭受挫折因此产生焦虑所引起除了有不良的外显行为外通常也都有情绪适应的问题而评估个体的行为是否为偏差行为也可以依据以下四个向度来看: 1.行为是否明显地妨碍学习?使学习效率明显地降低? 2.行为是否明显地妨碍与别人的关系? 3.行为是否明显地影响对自己的态度? 4.行为是否明显地妨碍和现实的接触? 若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意谓此行为已明显偏离常态而可能是问题行为了(吴武典民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