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教坊记笺订》、《宋史.卷一百四十二卷一百六十四》、《金史.卷五十六》、《明史.卷七十四》。 2:机构。唐朝(公元618~公元907)所设置之宫廷乐舞机构主掌雅乐以外之音乐、舞蹈及百戏等教育及演出事宜。该机构初设于武德(公元618~公元626)年间武则天时代改内教坊为「云韶府」〔见「云韶府」〕。至开元二年(公元714)正月由玄宗(公元 712~公元755)下诏:「太常礼司不宜典俳优杂伎。」乃置教坊分为左右教坊由左骁卫将军范安及为之使。该时左、右教坊已有四所即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各置左、右教坊。左教坊多工舞右教坊多善于歌唱。盛唐时代教坊拥有曲目达三百四十三首之多提供各种演出活动。至晚唐逐渐式微。宋朝(公元960~1279)设有教坊隶属太常寺备宴享之用。置有使、副使、都色长、色长等官。金国(1115~1234)亦设有教坊属宣徽院置提点正五品;副使从六品;判官从八品;谐音部从九品等职。元朝(1271~1368)于中统二年(1261)设教坊司属礼部管理乐户秩从五品。至元十二年(1275)升正五品。十七年(1280)改提点教坊司隶属宣徽院秩正四品。二十五年(1288)又归隶礼部。大德八年(1304)升正三品。延佑五年(1318)复正四品。置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三员领之秩正四品下设副使知事等官。教坊司下辖兴和署、祥和署及广乐库等机构掌理乐人及乐户。明朝(1368~1644)亦设有教坊司属礼部掌理宫廷乐舞。有奉銮一人正九品左、右韶舞各一人从九品左、右司乐各一人从九品。各官皆以乐户充之。
教坊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唐代开始设置专掌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与百戏等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务。凡是宫中宴会都用女乐歌舞表演故官妓也称为「教坊」。宋、元、明皆沿设至清雍正年间始废。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也称为「伎坊」。妓院。《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教坊落籍其费甚多非千金不可。我囊空如洗如之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