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通史.卷二十五》、《清史稿.乐志》。 2:乐种名称。是以打击乐器及吹奏乐器为主的乐器编制之乐种;即军乐;卤簿乐(仪仗)。鼓吹乐又分为:鼓吹、横吹及短箫铙歌三种形式。鼓吹乐之乐器有:大鼓、小鼓、羽葆鼓、铙鼓、节鼓、笛、箫、筚篥、笳、錞于、钲、铎等。部分鼓吹乐曲有词配合演奏。有些闻名学者诗人吴筠、沈约(公元441~公元513)、李白(公元699~公元 762)及李贺(公元790~公元816)等人曾为鼓吹曲及横吹曲创作新词鼓吹乐起源颇早。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即有恺乐。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有黄门鼓吹。晋(公元265~公元420)有鼓角横吹曲。魏(公元386~公元557)也有鼓吹。隋唐及北宋(公元581~1127)时代鼓吹乐乐风较盛唐朝(公元618~公元907)在太常下设鼓吹署。宋与辽(公元960~1279)均有鼓吹乐元(1271~1368)以后鼓吹乐之名甚少见诸文献但卤簿乐、军乐及凯乐至清(1644~1911)仍被使用于军中凯旋献俘、告祭太庙、为大傩伴奏皇帝王后出巡等活动中。汉朝有黄门鼓吹曾经于皇帝宴群臣命宫女配合鼓吹乐歌舞。清朝之卤簿乐使用范围扩及皇帝祭天地、祈雨、祈谷、祭太庙、祭社稷等礼仪中。
鼓吹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为金革与竹木类吹打乐器的组合。源于汉代的鼓吹后分为以唢呐为主的鼓吹乐与以管子为主的吹歌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