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威仪指仪容举止、言语瞻视也指陈设的仪式。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对来楚国访问的卫君说令尹的威仪和楚王相同有杀王而取代的心但因没有威仪百姓没有准则可以效法虽位在百姓之上而无法善终。卫侯颇以为然就问他何谓威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北宫文子回答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文中认为居上位者应有威严而使在下位者畏敬又应有仪表使人仿效这样上下之分才能确定。北宫文子又说:「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是更具体地分项说明威仪的内涵如君子有所赐与可使人爱他行止进退有节可以使人度量行动合礼可以使人遵守容貌可观作事有条理动作言语文雅如此对待下面的人叫做有威仪。这涵义可参考〔论语.子张〕中记载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其实或是以礼自持或是以仁心接人或是以义理判断都表现外在基于内在的修养即是「诚于衷者形于外」。
威仪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庄严的容止仪态。 【造句】穿起这身军服威仪自现。
威仪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庄严的容止仪态。《诗经.邶风.柏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帝王或显贵者出行的仪仗。《晋书.卷三六.卫瓘传》:「给亲兵百人置长史……鼓吹诸威仪一如旧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