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四部儒家经典;南宋朱熹首先将此四部着作合编为一集并加以注解、阐释称为四书或四子书。朱熹之注解为众人所肯定「四书」之名遂就此确定。后来元代延佑年间将四书与五经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使四书成为士子必读之书。 这四部经典之受人注意有其历史演进阶段。〔论语〕在汉代是小学的教材是读书的入门经典;到唐代文宗开成年间列入学官成为国学教材。〔孟子〕在汉代被视为一般的儒学着作未被特别看重文帝时曾一度列有孟子博士武帝时罢黜百家孟子博士亦被摒除。到了唐代韩愈特别表彰孟子认为是道统真传〔孟子〕一书乃渐为士林所重。至北宋哲宗元佑年间〔孟子〕与〔论语〕并称同被列入科考范围而普受重视。〔大学〕和〔中庸〕本是〔小戴礼记〕中的两篇〔中庸〕在汉代即有单行本刊行〔大学〕则自唐以后才有单行本。〔学〕、〔庸〕并称始于北宋司马光的〔大学中庸广义〕。后来程颢、程颐兄弟特别提倡这两篇着作而与〔论〕、〔孟〕并称。南宋朱熹承续二程之学遂正式将〔论〕、〔孟〕、〔学〕、〔庸〕编为一集。 朱熹编注四书含蕴着「道统」的观念他以为〔大学〕是曾子所作〔中庸〕是孔子之孙、曾子学生子思所作而孟子又是子思门人的学生所以道统就是由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递传至孟于一脉相承。然而据后人考证〔大学〕和〔中庸〕其实是秦、汉间的着作所以朱子的道统观并不符合事实。 至于研读四书的顺序朱子认为〔大学〕是人德之门应当先读;其次读〔论〕、〔孟〕;〔中庸〕涉及深微的天人性命之学层次较高应最后才读。不过历来坊间刻本因为〔学〕、〔庸〕篇幅较短合刻为一册所以一般民间学艺教完〔大学〕便随之教〔中庸〕然后才是〔论语〕、〔孟子〕。 从朱子以来四书为读书人必读之经典儒家学术发展也是以四书的研究为中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以后废止读经四书与其他传统经典同遭忽视。目前在正式课程中仅语文教本和「中语文化基本教材」有部分节选的篇章。近年来有某些文史学者设立私人讲座、书院讲述传统经典甚至有提倡儿童读经者四书乃又获部分人士之重视。
四书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宋代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加上《论语》、《孟子》称为「四书」。 【造句】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文学造诣很高。 △四子书
四书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合以《论语》、《孟子》称为「四书」并为之章句集注。也称为「四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