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三宝是说三项宝贵的德行或原则这里是指老子所谓的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见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意思是说有三项可贵的美德或原则如果能信守不渝可保国家社会长治久安。这三项: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慈德是广义的慈爱慈爱使弱女可变而为强母有慈爱之心的为政者必能勇于卫护百姓。俭德是广义的俭约俭约不但能俭省财货器用使百姓朴质无欲还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生养滋息因民众而土广。不敢为天下先也就是让德让德使为政者舍己后人凡事谦冲退让反而使得百姓感戴推崇他为天下首长。反之如果没有慈德而一味逞勇没有俭德却广有土地没有让德而只知争先那就是在自寻绝路。整体而言慈、俭、与不敢为天下先都是老子学说中圣人处事应世的基本原则可再进一步说明如下。 首先「慈」不只是狭义地指父母对子女的慈爱而是广义的指为政者以仁慈为怀不只是直接爱护百姓如下文所说的:「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是彻底的维护百姓的福祉。就这点韩非子在[解老篇]说道:「爱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于身贵功者慈于事。慈母之于弱子也务致其福祉除其祸事。除其祸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乃成功则其行之也不疑不疑之谓勇。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则明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简单的说韩非以「勇」为坚定不移戮力以为「慈」是重视爱护不遗余力。唯当为政者勇于作为的原动力出于慈爱百姓的仁心之时这「勇」才能维护百姓福祉。反之如果只勇不慈徒逞凶暴则一无可取。 其次俭德不只是狭义的节俭而是广义的节制俭约。人们常因为不知节制纵慾靡费而招致灾祸。所谓甚爱大费、多藏厚亡(参见「多藏厚亡」)就是这个缘故。品德完美的修道者(或为政者)明白节制的重要所以[道德经]第二十九章说「去甚、去奢、去泰」也就是凡事能俭约节制务求不过分不奢侈不骄泰。同时俭德不只是指节用财货谨慎行止还指精神、心理上的简约。如[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所说:「治人事天莫若蔷。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韩非子解释说:「书之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狂悖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少费谓之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 以称早服。」「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放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故曰重积德。」简单的说啬也就是俭德是少费精神智识使人心常处于清静平和之境免于情欲感官的困扰。根据这个原则修道的人可以治人可以事天也就是说有先见之明服膺大道厚积美德。如果为政者果能在精神、智识、制度、财用上都实行俭约之道自然使百姓各遂其生繁衍日众于是因民众而土广。韩非子解说道:「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长侈常费何况于人乎?」「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别家富圣人爱宝其神财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是以举之曰俭故能广。」为政者如果有俭德少用民力自然使民众土广;反之不持俭德一味的扩张土地反会招致祸殃。 最后「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争之德」或说「让德」。为政者如果能凡事谦让守柔处下不以一己之利为优先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感戴推崇。(参见「上善若水」、「不争无尤」)如[道德经]第六十六章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放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说江海之所以能下百川正因为能自处低下的地位。所以为政者如果想要领导百姓必先能自处低下无我无私即使居于上位也不会使百姓觉得受到压迫伤害。正因如此百姓也就乐于推戴他为领导者。同时因为他凡事不为己争也就没有人会与他争了。为政者果能秉持让德使百姓万物各遂其生便可成为他们的首领。韩非子阐释这个道理说:「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会计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功无不功而让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岂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意思是说圣人能因万物之性使之功成事遂自然功高官大成为事物之长。这里韩非以「成器长」为「成事长」朱谦之认为「事」是「器」的异文应作「成器长」而「器」是指「天下神器」。如此「成器长」就是为天下之长的意思较符合老子学说「后身身先」一贯之旨。
三宝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佛教以佛陀是佛宝佛的教法是法宝出家团体为僧宝此三者能令人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为「三宝」。 【造句】皈依三宝 2:三种宝贵的事物。 【造句】中国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三宝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三种宝贵的事物。《老子.第六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韬.卷一.文韬.六守》:「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佛教以佛陀是佛宝佛的教法是法宝出家团体为僧宝此三者能令人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为「三宝」。《贤劫经.卷一》:「敬三宝本决众疑网奉行殷懃而不休废。」南朝梁.王琰《冥祥记.陈秀远》:「少奉三宝年过耳顺笃业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