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 2:剧种名。产生于元末明初江苏崑山一带的中国戏曲形式又称「崑山腔」、「崑腔」、「崑剧」是曲牌体音乐每一套曲目由若干支曲牌联缀而成其结构包括引子、正曲和尾声。最初是崑山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腔调经崑山音乐家顾坚的改进至明初才有「崑山腔」之称。明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与过云适、张野塘、谢林泉、张梅谷等民间音乐家共同研究吸收海盐、余姚等腔的长处融入北曲的唱法改良出一系列的唱腔理论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的「水磨调」。这时的「崑腔」仅仅是清唱之后崑 山 人梁辰鱼在魏良辅成就的基础上与郑恩笠、唐小虞等人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此时并加入伴奏乐器有笛、箫、管、笙、琵琶、三弦、月琴、板鼓和锣钹等。「崑曲」的表演经过漫长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其舞蹈身段可分成两种:一、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手势发展而成着重写意的舞蹈;二、配合唱词感情的抒情舞蹈。其在念白上特别是丑角说的是吴语为主的江南方言并运用大段类似快板的韵白衬托人物形象。角色行当越分越细:一、老生:老生、副末、老外;二、小生:官生、小生、巾生;三、丑:大面、白面、二面、小面;四、旦:老旦、正旦、娃娃旦、刺杀旦、小旦、花旦、杂旦。崑曲的音乐、表演艺术在继承前代戏曲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对中 国 大部分的声腔剧种都有着极深的影响例如越剧、平剧甚至在川剧、湘剧、婺剧、祁剧、赣剧、桂剧、柳子戏和广东正字戏中仍然保留部分崑曲的剧目、声腔和曲牌。清中叶以后由于崑曲在创作上过份地追求典雅的风格唱词深奥演唱又特别注意单字的阴阳四声而不讲究整句唱词语气的连贯性而逐渐为其它剧种取代。闻名崑曲剧目有《游园、惊梦》、《思凡》、《山门》、《夜奔》、《水、断桥》、《琴挑》、《下山》、《痴梦》等。
崑曲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简编版
1:流行于国内地区江浙一带的一种唱腔用吴语演唱。分清唱与彩串。 【造句】文词典雅工丽声腔婉转缠绵、柔和悠远是崑曲的特点。
崑曲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参见「崑腔」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