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1:行为主义或称行为论或行为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 Watson 1878~1958)于一九一三年二月十三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观〕(Psychology as Behaviorist Views It)得到〔心理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主编瓦伦(H. Worren)赞许后世认为这篇文献是行为主义的宣言因此公认行为主义创始于一九一三年。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必须以客观的方法来研究行为。因此排斥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认为他们不够客观不能称为科学心理学。他主张不用内省法也不研究意识因为前者是主观经验后者不能观察。行为主义是透过客观的评量方法研究外显行为因为行为可以观察、可以测量、可以操作;凡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均不列入研究。 华生是极端的环境论者不承认遗传的重要性;他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小孩;及适当的教养环境我可以把他们训练为任何一种专家例如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乞丐与小偷。」华生认为与生俱来的情绪很少绝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包括情绪的表达方式。 苏联的生理学家巴夫洛夫(I.P. Pavlov 1849~1936)因发现制约反射(conditioned reflex)而在一九零四年得到诺贝尔奖并由动物的制约反射扩大研究与观察发现制约反射中的消弱、自动恢复、类化与辨别等学习原理称为制约学习。因此华生把巴氏纳入行为主义。后来桑代克(E.L. Thorndike)设计猫走迷笼实验发现尝试错误原理。施金纳(B.F. Skinner)设计施金纳箱作白鼠实验发现个体能由现有环境的陈设或工具主动操作与学习。施金纳建立了另一个典型的学习原理称为操作制约学习或称工具制约学习从前巴夫洛夫的学习说遂称为「古典制约学习。」 行为主义的要点有: 1.强调科学心理学的特色:以外显的、客观的行为作主要的研究内涵;重实验与观察。 2.由外在的行为反应来了解个体:相信行为是由制约作用学习得来。古典制约学习与操作制约学习是主要的学习历程。 3.重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张环境决定论。 4.由动物或儿童的研究所得的原理原则可应用至一般人的行为表现。在教学上重视正增强、负增强和惩罚的应用即强调行为在控制下的制约学习。 学者对行为主义毁誉不一平心而论行为主义重实验与客观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趋向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仅限于外显行为的研究无法观察内在心理活动与重视认知历程的认知心理学有异。
行为主义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一种现代美国流行的心理学理论。主张研究人类行为应与研究动物行为一样纯从外在观察来研究放弃一切内在反省和价值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