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张伯行相关组词:

行列输入法 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正当防卫行为 轨外行为 行政救济 相辅而行 礼行货 行政司法 行三坐五 苏伯衡 户外行动技能 张泌 张之路 张系国 行为表现标准 行为样本 行为评量 社会行动 教育执行力 行为问题处理 结构紧张理论 行政原则 张错 参观旅行 社会及沟通行为 张秀亚 十三行文化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韦伯的理性化 行为治疗法(behavior_therapy) 行为学派学习理论 结构行动论 适应行为的评量 辅导行政 都市扩张 认知行为治疗 海底扩张学说 哈伯马的批判哲学 高行健 张妙如 亚斯伯格 纸张规格 认知行为矫正(cognitive_behavior_modification) 行为改变技术 行为课程教学法 张忠进 定向及行动训练 张我军 行为主义的教育思潮 行为目标 行为控制原则 行为改变模式 张大春 张惠菁 描述性研究与行动研究 行为主义取向 行动性之技巧 大邓伯花 社会行动理论 哈伯玛斯的认识论 张骞出使西域 问题行为界定模式 盲人行动法 幼儿行为改变技术 自助行 行数 行员 电子银行 可执行 银行贷款 行政效率 伯鱼 平行脉 行政沟通 单行法规 东行 药行 张玮 希行 行思 盲目行事 伯仲间 张乔 星行夜归 虚张形势 行不顾言 行不及言 行吟坐咏 行尸坐肉 行无越思 行满功圆 行随事迁 设张举措 跂行喙息 长行 顺水行船 流行病学调查 昧行 四行仓库 行酒令 

张伯行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张伯行
   繁体: 張伯行
   拼音: zhang bai hang
   读音: zhāng bó háng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暂无此词造句
   组词,组成语: 

张伯行解释

张伯行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号敬庵仪封人。通籍后归里读书七年尽通濂洛关闽诸儒之书;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丁父忧归建请见书院讲学会大水溃堤伯行募民夫塞决总河张鹏翮巡河见而异之疏荐堪胜河务命以原衔赴工地督修河提及马家港、高家堰诸工;补授山东济宁道岁饥自家运钱米赈之命分道治赈便宜发仓谷二万余石以济民食。迁江苏按察使。康熙四十六年(1707)南巡命疆臣荐举贤能伯行未与;圣祖召与督抚同见曰:「朕久识汝清廉今亲举之他日居官而善以朕为知人。」遂擢为福建巡抚赈旱荒、清海盗、纠墨吏、禁淫祠风化大行扩建学舍亲与讲学闽学大兴。调江苏巡抚治如在闽尤注意于水利海禁总督噶礼贪恣动多掣肘其疏以病请罢诏慰留之嗣擢礼部尚书。计在官二十余年清廉刚直政绩尤着辑着亦丰;先后进呈所辑〔濂洛关闽书集解〕、〔近思录集解〕、〔续近思录〕、〔广近思录〕及宋、元诸儒文集世宗特赐御书「礼乐名臣」四字褒之。雍正三年卒享年七十五岁;温诏褒恤特谕大小汉堂官于出殡日齐集奠送諡清恪;光绪初从祀文庙。
  伯行学宗程、朱笃信谨守不参异说奉「主敬以端其本穷理以致其知躬行以践其实」三言为准的。以圣人之道为必可学而不可一蹴而几循序渐进历艰险崎岖确乎不可拔。以困学自居退然不自足检束考验至老不懈诚敬。上结主知立朝靖献一本所学为理学名臣之冠笃信谨守程、朱之说与陆清献(陇其)相后先躬行实践致君泽民理学而兼名臣亦与汤文正(潜庵)媲美。二人均从祀文庙同膺盛典实至名归;学者称仪封先生。
  伯行所刊布先儒理学诸书先后五十余种所纂辑者:〔濂洛关闽书集解〕十九卷〔近思录集解〕十四卷〔续近思录〕十四卷〔广近思录〕十四卷〔小学集解〕六卷〔小学衍义〕八十六卷〔学规类编〕二十七卷〔养正类编〕十三卷〔伊洛渊源续录〕二十卷〔性理正宗〕四十卷〔濂洛风雅〕九卷〔唐宋八大家文钞〕十九卷。自着者有〔困学录〕、〔困学续录〕各二十四卷合为〔集粹〕八卷〔正谊堂文集〕十二卷〔续集〕八卷〔居济一得〕八卷汇刊曰〔正谊堂全书〕行于世。
  伯行论学以周、程、张、朱得孔、曾、思、孟正传故纂〔濂洛关闽书集解〕以配〔学〕、〔庸〕、〔语〕、〔孟〕名曰「后四书」。尝谓许、薛、胡、罗为周、程、张、朱之正传谓本朝陆稼书学朱子之学为许、薛、胡、罗之继起。他如杨龟山、谢上蔡、尹和靖、罗豫章、李延平衍程子之派者也;张南轩、吕东莱取资于朱子者也;黄勉斋、陈北溪、陈克齐受学于朱子真西山、熊勿轩、吴朝宗私淑于朱子者也。有明之学得其正而不为邪说所接者曹月川、陈賸夫、崔后渠、魏庄渠、汪仁峰、蔡汶滨也。本朝之学宗朱子者张杨园、汪默庵、陈确庵、陆桴亭、魏环溪、耿逸庵、熊愚斋、吴徵仲、施诚斋、诸庄甫、应潜斋、刘仁宝也凡所述作皆精择而刻之。而吴朝宗、吴徵仲、施诚斋、诸庄甫、刘仁宝皆隐居力学世莫能知久将淹没伯行特于〔性理正宗〕中表章之尤见其显微阐幽之义。
  伯行修明正学排击陆、王不遗余力或曰:「陆、王往矣 似不复辨。」伯行则谓:「今之为陆、王者正不乏也安得不辨?」又说:「程、朱与陆、王如雅、郑、朱、紫正邪截然。」又谓:「程启皦之〔闲辟录〕陈紫澜之〔学蔀通辨〕张武承之〔王学质疑〕已尽掘其根株学者但取而读之自不容于复入。」
  唐镜海(唐监)于所着〔学案小识〕中称张伯行〔困学录〕「所载语语皆切实工夫可以推阐程、朱之所已言引申薛、胡之所未及而按之先生(指伯行)平生践履历官品节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者也。」
  伯行历官期间未尝携眷日用所需皆从河南运载而往。初至闽见署中帷幕器皿华侈尽撤还之比移吴先檄禁陈设衙署。无锡县送惠泉水受之后知以民船载送即不受。
  伯行为治以养民为先教化为本遇灾祲赈粜并施务使民无失所;设置常平社仓以备凶荒。所至辄建书院招来士之有学行者相与讲求圣人之道;在闽建鳌峰书院扩学舍百二十间月三四至亲与讲论;贮古今经籍四百余种广蒐前贤遗书刊布之。于吴建紫阳书院讲习课试与闽略同一时士风敛华就实。
  伯行于〔困学录〕中指出:「仁者天地生物之心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也。万善之理统于一仁;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道莫大于体仁学莫先于主敬。」又说:「格物、穷理、存诚、主敬是为学实地工夫。古来善学者无如朱夫子而或者每议其支离无他避难而就易务为苟道而已。岂知舍格物穷理、存诚主敬而言学举非学乎!」又说:「古之学者为己须是不求人知方好若有一毫求名之心要人知道功夫便不真实便有间断。试思仁义礼智吾心之所固有孝弟忠信吾身之所当为那一件是求名的事?〔易〕云:『遯书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论语〕云:『人不知而不愠。』〔中庸〕云:『遯世不见知而不悔。』须是存这一副心肠方是实落做功夫的人方能有长进处。」又说:「学者诚有志于道须是无以货利损行无以嗜欲忘生无以骄奢败德而后可以求进于向上一路。」又说:「人必于道理上见得极真而后于贫贱患难上立得脚住亦必于贫贱患难上立得脚住而后于道理上守之愈固。」「大凡处顺不可喜喜心一生骄侈之所由起;处逆不可厌厌心一生怨尤之所由起。一喜一厌皆有动于中也。圣贤之心如止水或顺或逆以理处之耳岂以自升至者为忧乐哉!」「或问何以为学曰致知力行;何以为治曰厚生正德;何以治己曰存理过欲;何以处世曰守正不阿;何以待人曰温厚和平。守此五者其庶几乎。」又说:「为学如吃饭无论家常饭食须是吃在腹里方才会饱。若不实在吃了只向口头去讲虽说甚么精馔说甚么美味非不倾耳可听终是济不得饥。」又说:「圣人之道有极精微处有极浅近处又忽谓不必知不必行无怪乎其去道日远也。」
  伯行又指出:「读圣贤书当思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是如何我之所以未至乎圣贤而求至乎圣贤者又当如何;其合乎圣贤者则行之其不合乎圣贤者则改之必求如圣贤而后已。先立定这个根基日积月累自然渐有长进。若不先定趋向读书时知有圣贤到应事时依旧还是庸人随俗俯仰与世浮沈徇情纵欲流荡忘返汨没而不能以自振。迨至日暮途穷岁月逾迈而始叹生为徒生死为徒死不亦晚哉!」又说:「穷经致用必先谨于少壮之日着书立说大抵俟晚定之年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大丈夫举事要当为人所不能为之事若世间容易事谁做不来。故朱子曰:『不哭的孩儿谁抱不得。』明道先生论建学择师曰:『俾诸儒朝夕相与讲明正学其道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其教自小学洒扫应对以往修其孝弟忠信周旋礼乐其所以诱掖激厉渐磨成就之道皆有节序。』其要在于择善修身至于化成天下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道其学行皆中于是者为成德。」又言:「以成德者为太学之师聚天下子弟而教焉此皆坐而言可起而行者安得施之今日而一收其效乎!」
  伯行立论平实言行一贯他认为善教者无他法只是教人实下手做工夫便是善教。善学者亦无他法只是从实地上下手做工夫便是善学。仍是本乎朱子「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的主张。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