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锚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地工结构物的一种用以将垂直或近乎垂直之挡土工例如深开挖之地中墙(俗称连续壁)、边坡表面之护坡R.C.版或R.C.格梁系统、与挡土墙等锚定于地盘深处以保持开挖而成边坡之整体稳定;地锚也被用于将水平R.C.版或整个地表结构物(例如船坞底版、地下室底版、或R.C.坝等)锚定以免被上扬水压力顶升或侧力推动而发生倾斜甚至翻覆之灾。 地锚通常由下列部分所构成: 1. 锚身、又称钢键(tendon)由多股钢索或多束预力钢线所组成为地锚之主体以其拉力发挥地锚之锚定力(anchoring force)。 2. 固定端又称固定段(fixed end)其构筑方式有二。一为将锚身之末段(长约4至10余公尺)以灌浆方式固定于钻孔之土壁或岩壁;一为在锚身之末端装有特殊设计之机械式锚可在地表上加以操作使之膨胀而发生锚定力。近来也有机械、灌浆混台式之固定端出现。 3. 锚头在钢键伸出地表面之处并在施加预力之后将钢键固定在地表处的一种装置通常包括一片端钣、一组楔合塞或螺旋塞类之夹紧装置等。 地锚全长短者10公尺左右长者可达百公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