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颜元(1635~1704)是明末清初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思想家兼实行家其主张与言行可说是对于当时王学末流趋于空疏的反动与弟子李塨所倡导的实用与力行的理论及学说后世称之为颜李学派。 颜元字易直亦字浑然又号习斋河北博野人;生于明崇祯八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享年七十岁。元幼年聪颖过人书读二三遍辄不忘;因其父亡命于关外而母又改嫁遂由蠡县朱氏收养故十二岁时即必须半耕半读养祖父母生活。二十四岁开始讲学至三十岁时已博览群书除性理之学外并学习医学、兵学、天文、地理等。唯三十岁居丧时因体察到朱子家礼有不合人情处深感宋、明诸儒高谈性命参杂佛、老乱孔、孟之真叛圣王之道故极力反对静坐读书而提倡实用之学。四十一岁时门生日众便订立教规分斋设学;五十七岁时南游洛阳与理学家开了一次辩论。六十二岁时应聘主持漳南书院得以实现其教育理想。 颜元一生教育思想在于实用主义教育即以主动为中心实习为方式实践为方法实利为内容。 1.主动的教育哲学:颜元极力反对宋、明理学主静的哲学认为三皇五帝周孔皆教天下以动之圣人五霸汉唐皆假袭其动乃造成盛世而晋宋之苟安、佛老之空无、周程朱邵之静坐均由口笔不动之故实不足效法。教育以动为中心首先使人筋骨竦动、气脉舒畅所以养身莫善于习动。更谓:劳动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求知的方法主动做事不但是求学的要领而且也是人生的素养。所以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一言以蔽之主动是教育的根本道理。 2.实用的教育目的:颜元一洗宋、明理学家的陋习直接仿效周公孔孟之教;重活动而不重静坐重实习而不重讲论重实践而不重空谈教育的目的要造就全体大用的通儒人才。所教育出来的人身体健康、五官健全、形象活泼、能耐劳苦;而其学识亦直承先圣先贤之实学踏实力行而有益于社会国家。 3.实习的教育制度:颜元自号习斋其办理漳南书院亦分斋设学重在实习实自其主动的教育理想而发;认为人耳闻目见都不算是学问必须经过手足的劳动和见习才能成为学问。所以特别强调一时习行则受一时之福一日行之则受一日之福一人体之则赐福一人一家体之则赐福一家一国天下皆然;小者却一身疾病大者措民物安全。可见实习不仅是分斋设学的制度同时也是见习实作的方法。 4.实践的教育方法:颜元以重实践为教育方法。(1)反对宋儒主静坐以消除杂念。认为若主静坐则成镜花水月只能娱人心目适足以惑妄无用若能时习力行则能主动治心如用力农事则不遑食寝邪妄杂念无由发生亦即所谓「力行近乎仁」之道理。(2)反对宋儒主敬以主一无适仅是居敬容貌而违离从事。以为先圣先贤不空言敬而要能执事敬、行笃敬才足以成事。(3)反对宋、明之明道穷理因「明道」、「穷理」似空明的虚体是异名而实同。以道理存在于人事中不能超出五伦六艺之外若舍人事而言天道便是荒唐。(4)反对朱子博学全能之说以为儒者通世间一切事理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指出虞廷五臣只各专一事终身不改便是圣;孔门诸贤各专一事不必多长便是贤。(5)排斥读书而要留行以求知。以为读书愈多愈惑对于审察事情、办理经济毫无用处如果诵读中度一日便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便身世上少一分。对于注释古书而求穷理处事之道理则相隔千里。(6)反对程、朱之性论盖程、朱以义理之性为善气质之性为恶所以主张教育是为变化气质。颜元则以性为绝对的善其为恶乃自外铄而来所以认为人之气质为善但有偏重教育要发展个性使其刚柔个性各有所用。 5.实利的教育内容:颜元讲学特重实利课程和教材实用价值即以实质代虚无以活动替静态之教育适与董仲舒之动机论相反所以说:「正其谊适以谋其利明其道适以计其功。」颜元的实利教育学习古圣先贤的实用科目如唐虞时代的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周礼之三物(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鬪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之四教(文行忠信);并且主张从力行中得到的实用知识如天文、地志、律历、兵机等类须日夜讲习多年历练总比理会文字有得。 颜元的实用教育论颇富革命精神;但由于当时一般人受旧势力支配未能响应推行。后其弟子李塨(1659~1733)竭力传播师说并略作修正世称「颜李之学」。
颜元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1635~1704)号习斋清初河北博野人。学主躬行以空谈为耻笃习六艺究心世务。其学源出姚江而介然自成一家。着有《存性》、《存学》、《存治》、《存人》四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