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憩淮上观公法堂分句解释:

1: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

2: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3: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

4: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5: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

6: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7: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

8: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9: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憩淮上观公法堂 / 作者:孟郊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

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

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

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

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憩淮上观公法堂解释:


《憩淮上观公法堂》是唐代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动觉日月短,

静知时岁长。

自悲道路人,

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

纱巾敛辉光。

高僧积素行,

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

愿为炉中香。

不惜青翠姿,

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

汴流徒浑黄。

且将琉璃意,

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

羁愁来旧肠。

诗意:

这首诗以淮河畔的一座法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光阴短暂和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叹时间的快速流逝,意识到岁月的长久。他在法堂中暂时停留,思考着路上行走的行人的命运。在法堂中,他放下了纷扰的世俗,以孤烛的微光代替白昼的明亮,用纱巾掩盖光芒。诗人赞美了高僧们的清净修行,他们超脱了世俗的纷扰,没有过多的执着和坚持。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像法堂下的桂树一样,虽然在岩石下不被人见,但愿意为他人带来香气。他不计较自己的美丽形态,只愿为他人散发芬芳。诗中也提到了淮河的清澈和汴水的浑浊,以及将宝石般的意境净化并点缀在芙蓉花上。最后,诗人表示明天将继续独自行走,旧有的忧愁又将萦绕心头。

赏析:

《憩淮上观公法堂》通过描绘法堂和借物抒发情感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思考。诗人将自己暂居法堂的经历与人生对比,感叹时光的短暂和岁月的长久。他将自己与世俗的纷扰分离开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的桂树象征着诗人自己,他愿意将自己的美丽和芳香奉献给他人,不计较得失和名利。通过描绘淮河的清澈和汴水的浑浊,以及将宝石意境净化并点缀在芙蓉花上的形象,诗人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寓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