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辞海百科
孟郊诗词作品集:
游子吟 登科后 劝学 古怨别 洛桥晚望 古别离 苦寒吟 列女操/烈女操 游终南山 旅行 游子 归信吟 春雨后 离思 寓言 秋怀十五首 观种树 闻夜啼赠刘正元 结爱(一作古结爱) 晓鹤 夜感自遣(一作失志夜坐思归楚江,又作苦学吟) 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春愁 闻砧 巫山曲 借车 望夫石 婵娟篇 烂柯石 赠别崔纯亮 落第 琴曲歌辞·湘妃怨 横吹曲辞·长安道 吊国殇 喜雨 蜘蛛讽 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招文士饮 择友 伤春 审交 折杨柳 古意 怨诗(一作古怨)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过分水岭(一作东岭)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 酒德 感怀 羽林行 车遥遥 小隐吟 杂曲歌辞·游侠行 吊卢殷 悼幼子 溧阳秋霁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蜘蛛讽 送柳淳 送崔爽之湖南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 送别崔寅亮下第 大隐坊·赵记室俶在职无事 大隐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 上达奚舍人 古意赠梁肃补阙 连州吟 泛黄河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韦生,相门子孙) 游枋口 济源寒食 邀花伴(自注,时在朔方) 再下第 冬日 求友 感怀 卧病 织妇辞 塘下行 横吹曲辞·折杨柳 有所思联句 悼亡 哀孟云卿嵩阳荒居 访嵩阳道士不遇 姑蔑城 答友人赠炭 终南山下作 听琴 和钱侍郎甘露 烛蛾 邀人赏蔷薇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听琴 赠别殷山人说易后归幽墅 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 奉报翰林张舍人见遗之诗 答卢仝 答姚怤见寄 酬友人见寄新文 大隐坊·章仇将军良弃功守贫(一作赠章仇兵马使) 赠郑夫子鲂 赠主人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 吴安西馆赠从弟楚客 上张徐州 上河阳李大夫 立德新居 寒溪 同年春燕 游华山云台观 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 老恨 自惜 偷诗 寒地百姓吟(为郑相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大蒙矜恤) 惜苦 夜忧 投所知 去妇 劝酒 乱离 古兴 感兴 罪松 赠农人 偶作 出门行 杂怨(一作古乐府杂怨) 古离别(一作对景惜别) 杂曲歌辞·出门行二首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 相和歌辞·怨诗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赠剑客李园联句 遣兴联句 哭刘言史 哭李丹员外,并寄杜中丞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 杏殇(杏殇,花乳也,霜翦而落,因悲昔婴,故作是诗) 峡哀 览崔爽遗文,因纾幽怀 吊李元宾坟 哭秘书包大监 逢江南故昼上人会中郑方回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 伤旧游 哭卢贞国 悼吴兴汤衡评事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 哭李观 吊元鲁山 吊比干墓 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谢李輈再到 读经 魏博田兴尚书听嫂命不立非夫人诗 上昭成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 喜符郎诗有天纵 借车 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夏日谒智远禅师 列仙文·安度明 列仙文·金母飞空歌 列仙文·清虚真人 列仙文·方诸青童君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憩淮上观公法堂 子庆诗 寻裴处士 峥嵘岭 喷玉布 寻言上人 烂柯石 闻夜啼赠刘正元 读张碧集 井上枸杞架 答李员外小榼味 品松 酬郑毗踯躅咏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和蔷薇花歌 摇柳(一作采柳) 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谢李輈再到 读经 魏博田兴尚书听嫂命不立非夫人诗 上昭成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喜符郎诗有天纵 访嵩阳道士不遇 夏日谒智远禅师 列仙文·安度明 列仙文·金母飞空歌 列仙文·清虚真人 列仙文·方诸青童君 溧阳秋霁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憩淮上观公法堂 子庆诗 寻裴处士 峥嵘岭 姑蔑城 喷玉布 寻言上人 答友人赠炭 观种树 终南山下作 喜雨 读张碧集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和钱侍郎甘露 烛蛾 井上枸杞架 答李员外小榼味 品松 酬郑毗踯躅咏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邀人赏蔷薇 和蔷薇花歌 晓鹤 摇柳(一作采柳)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汴州留别韩愈 监察十五叔东斋招李益端公会别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赠竟陵卢使君虔别 赠姚怤别 别妻家 送郑仆射出节山南(一作酬郑兴元仆射招) 送卢郎中汀 送魏端公入朝 送淡公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留弟郢不得送之江南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 送青阳上人游越 送殷秀才南游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 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送孟寂赴举 送道士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同李益、崔放送王炼师还楼观,兼为群公先营山居 送超上人归天台(一作送天台道士) 和薛先辈送独孤秀才上都赴嘉会得青字 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 送卢汀侍御归天德幕 送从舅端适楚地 送李翱习之 同茅郎中使君送河南裴文学 送韩愈从军 送从叔校书简南归(一作东游) 同昼上人送郭秀才江南寻兄弟 送李尊师玄 送玄亮师(一作送道友)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 山中送从叔简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一作国清上人游苏、送溪上人) 送豆卢策归别墅 送晓公归庭山(一作归稽亭) 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 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送温初下第 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一作送别吴逸士归山) 大梁送柳淳先入关 山中送从叔简赴举 送从弟郢东归 酬李侍御书记秋夕雨中病假见寄 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 汝坟蒙从弟楚材见赠,时郊将入秦,楚材适楚 答卢虔故园见寄 答郭郎中 答昼上人止谗作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答友人 至孝义渡寄郑军事唐二十五 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 寄陕府邓给事 宿空侄院寄澹公 忆江南弟 寄义兴小女子 寄张籍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寄崔纯亮 寄卢虔使君 寄洺州李大夫 寄院中诸公 春夜忆萧子真 怀南岳隐士 舟中喜遇从叔简别后寄上时从叔初擢第归江南郊不从行 忆周秀才、素上人,时闻各在一方 寄张籍 戏赠无本 赠韩郎中愈 献襄阳于大夫 赠建业契公 赠黔府王中丞楚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 赠万年陆郎中 赠转运陆中丞 献汉南樊尚书 赠城郭道士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缜评事 赠道月上人 赠章仇将军 赠李观(观初登第) 严河南 赠文应上人(一作赠高僧) 上包祭酒 赠苏州韦郎中使君 投赠张端公(一作赠裴枢端公) 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一作示于孟叔) 过彭泽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京山行 梦泽中行 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 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 西上经灵宝观(观即尹真人旧宅) 生生亭 题韦少保静恭宅藏书洞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蓝溪元居士草堂 题林校书花严寺书窗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北郭贫居 旅次洛城东水亭 嵩少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 济源春 看花 浮石亭 游石龙涡(四壁千仞,散泉如雨)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夜集汝州郡斋听陆僧辩弹琴 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同赋十韵 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 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 越中山水 游韦七洞庭别业 石淙(一作五淙十首) 喜与长文上人宿李秀才小山池亭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 游终南龙池寺 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 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 游城南韩氏庄 懊恼 靖安寄居 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从叔子云 初于洛中选 渭上思归 长安羁旅 长安旅情 商州客舍 远游 叹命 下第东南行 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秋夕贫居述怀 病起言怀 咏怀(一作咏情,一作感寓) 湖州取解述情 晚雪吟 饥雪吟 访疾 教坊歌儿 出东门 结交 病客吟 自叹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 尧歌(一作舜歌,赏郑氏庄客去妇) 夷门雪赠主人(是赠陆长源,陆有答诗) 劝友 暮秋感思 达士 长安早春 伤时 将见故人 春日有感 独愁(一作独怨,一作赠韩愈) 隐士 退居(一作退老) 遣兴 衰松 路病 百忧 怨别 寒江吟 劝善吟(醉会中赠郭行馀) 戏赠陆大夫十二丈(一作乐府戏赠陆大夫十二丈) 古别曲 和丁助教塞上吟 望远曲 清东曲 南浦篇 求仙曲 有所思 黄雀吟 游侠行 古意 闲怨(一作闺怨) 空城雀 征妇怨 临池曲 楚怨 巫山高 湘妃怨(一作湘灵祠) 覆巢行 弦歌行 杀气不在边 新平歌送许问 边城吟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 远愁曲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湘弦怨 伤哉行 猛将吟 山老吟 静女吟 古薄命妾 送远吟 长安道 长安羁旅行 灞上轻薄行 杂曲歌辞·古离别二首 杂曲歌辞·车遥遥 杂曲歌辞·灞上轻薄行 杂曲歌辞·妾薄命 杂曲歌辞·伤歌行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弦歌行 吊元鲁山 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 苦寒吟 登科居 怨诗
最新收录:

暂未开通

孟郊
孟郊简介

全 名 孟郊

孟郊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孟郊的轶事:巧挫钦差


  唐朝时候,武康县出了个才子叫孟郊。这个孟郊出身微贱,但读书用功,方才出众。

  一年冬天,有个钦差大臣来到武康县了解民情。县太爷大摆宴席,为钦差大人接风。正当县太爷举杯说“请”,钦差大人点头应酬的辰光,身穿破烂绿色衣衫的小孟郊走了进来。县太爷一见很不高兴,眼珠一瞪喝道:“去去去,来了小叫花子,真扫雅兴。”

  小孟郊气愤地顶了一句:“家贫人不平,离地三 尺有神仙。”

  “唷!小叫花子,你甭狮子开大口,我倒要考考你。我出个上联,你若对得出,就在这里吃饭。若是对不出,我就判你个私闯公堂,打断你的狗腿。”钦差大臣阴阳怪气地说。

  “请吧。”小孟郊一点也不害怕。这钦差大人自恃才高,又见对方是个小孩,便摇头晃脑地说:“小小青蛙穿绿衣”

  小孟郊见这位钦差大臣身穿大红蟒袍,又见席桌上有一道烧螃蟹,略一沉思,对道:“大大螃蟹着红袍”

  钦差一听,气得浑身象筛糠,但有话说在先,又不好发作,便对县官说:“给这小儿一个偏席,赏他口饭,看我再和他对。”

  这老钦差三杯老酒落肚,又神气活现开了,他斜了一眼小孟郊,又阴阳怪气地说:“小小猫儿寻食吃”

  小孟郊看着象馋狗啃骨头似的钦差大臣,又看着拍马溜须的县太爷,心想,你们这帮贪官污吏,便怒气冲冲地回敬道:“大大老鼠偷皇粮”。

  钦差大臣、县太爷一听吓得目瞪口呆,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们吃得正是救灾的银子呢,只好做贼心虚了。


孟郊孟郊的铁事:郊岛情结


  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的合称。孟郊比贾岛大28岁,是贾岛的前辈诗人。但他们都是遭际不遇,官职卑微,一生穷困,一生苦吟。

  孟郊“一生空吟诗,不觉成白头”(《送卢郎中汀》);贾岛“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相传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他们又都是韩愈的诗友。韩愈对他们的诗也都很赞赏,说孟郊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荐士》),贾岛诗“奸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但重视郊较过于岛。郊、岛二人偶有诗相投赠,在当时并不齐名。唐末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孟郊为“清奇僻苦主”,贾岛则为“清奇雅正”的升堂七人之一。宋代欧阳修始以两人并举,谓“孟郊、贾岛之徒,又得其悲愁郁堙之气”(《书梅圣俞稿后》),苏轼有“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之论。二家诗“清奇”“悲愁”,造语刻炼,白描不用词藻,是共同之处。但孟郊诗以五古为主,不作律诗;贾岛诗以五律为主,古体较少;孟郊对社会生活观察较广,感情较深,有关心国事民生的作品;贾岛则生活较窄,对世事较冷淡,一味枯寂幽峭,情调凄黯,是不同之处。潘德舆以为“郊岛并称,岛非郊匹,人谓寒瘦,郊并不寒也”(《养一斋诗话》)。此论有代表性。但贾岛对后来的影响大于孟郊:晚唐五代被诗论家称为“贾岛时代”(闻一多《贾岛》),宋代“九僧”、“四灵”,明代“竟陵派”,清代“浙派”,学贾岛成为流派;学孟郊的只是个别的诗人。


孟郊孟郊的故里


  孟郊故里位于浙江德清县城武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妇孺皆知。到了浙江德清县城武康,方知这里就是孟郊故里,诗人足迹犹存。清河坊故里,有东野古井和孟郊祠;德清博物馆内,有“东野古井”碑和古井井圈;河滨公园内,有孟郊像;春晖公园内,有“慈母春晖”长幅浮雕,镌刻了冰心书写的《游子吟》。 


孟郊孟郊的生平


  孟郊:湖州武康人(今浙江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守徐州时,郊曾往谒。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有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贞元十七年(801年),任江南溧阳尉。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在任时常以作诗为乐,作不出诗则不出门,故有“诗囚”之称,不事曹务,还被罚半俸。不久弃官。他前妻早死,三子夭折。仕途的坎坷,家境的凄苦,对他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极大的影响。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时,因母死去官。郑余庆镇守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八月己亥(二十五)日(9月12日)暴病去世,时为元和九年(814年),孟郊的朋友韩愈等人凑了100贯为他营葬,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


孟郊孟郊的诗风


  人们曾把孟郊与韩愈并称“韩孟诗派”,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尚古好奇,多写古体诗。但孟郊所作,多为句式短截的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擅长寓奇特于古拙,如韩愈所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而韩愈的七言古体最具特色,气势雄放而怪奇瑰丽。他们的诗都很有力度,但韩愈的力度是奔放的,孟郊的力度则是内敛的。他更多地学习了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传统,正如李翱所说,“郊为五言诗,自汉李都尉(陵)、苏属国(武)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因此,与大历、贞元诗人相比,他更接近汉、魏风骨;而与他之后的韩愈、李贺相比,则又较多地保留了大历、贞元诗风的痕迹。这并不是说孟郊只是一味模仿汉魏六朝诗风,在学习古代诗歌艺术的同时,他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内容上,孟郊的诗超出了大历、贞元时代那些狭窄的题材范围。固然,他的诗的主旋律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这是他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但他还是能透过个人的命运看到一些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并以诗来反映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针砭了社会上人际关系中的丑恶现象,有的则尖锐地揭示了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如《寒地百姓吟》以“高堂捶钟饮,到晓闻烹炮”与“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两相对照,《织妇辞》描写了织妇“如何织绔素,自着蓝缕衣”的反常现象。他写这种诗常有很深刻的心理体验,如《寒地百姓吟》中“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之句,实非泛泛纪述民间疾苦者可比。应该说,在杜甫之后,孟郊又一次用诗歌深入地揭露了社会中贫富不均、苦乐悬殊的矛盾。孟郊还有一些诗描写了平凡的人伦之爱,如《结爱》写夫妻之爱,《杏殇》写父子之爱,《游子吟》写母子之爱,这些题材已经在很长时间内被诗人们忽视了。

  其中《游子吟》是一首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小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艺术手法上,孟郊的诗歌中出现了大历、贞元诗歌所没有、在这以前也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即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钩章棘句,掏擢胃肾“式的险奇艰涩。这一方面与他刻意求工,精思苦吟有关,另一方面与他心情郁闷、情绪低沉有关。在《夜感自遣》中,他说自己“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苦苦地写诗,就必然要道人所未道,刻意寻求新词句,用过去诗中少见的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而心理的压抑、不平,使得他所追求的新的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色彩和意味,从而尽可能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和惊耸人心,如:

  老虫干铁鸣,惊兽孤玉咆(《秋怀十五首》之十二);

  病骨可剸物,酸呻亦成文。瘦攒如此枯,壮落随西曛(同上之五);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同上之二);

  蜿蜒相缠掣,荦确亦回旋。黑草濯铁发,白苔浮冰钱(《石淙十首》之四);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余湍(同上之十)。

  在这些诗中,他精心选用了“剸”、“梳”、“印”、“刷”等令人感到透骨钻心的动词与“峭风”、“老虫”、“病骨”、“铁发”、“怒水”、“劲飙”、“黑草”、“冰钱”等感觉上属于暗、冷、枯、硬的意象相配,构成了一组组险怪、生硬、艰涩的句子,传达了他心中难言的愤懑愁苦。对于孟郊的诗风,历来的评价相去甚远。如韩愈、李翱固然对他褒扬有加,而后世如元好问却称之为“诗囚”(《论诗三十首》),苏轼更将其诗譬喻为外壳坚硬而嚼之无味的“空螯”(《读孟郊诗》)。但平心而论,孟郊诗的语言独创性是无可否认的。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谓其“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就是对他能以强有力的语言改造客观事物的形态以表现自我的心理表示赞赏,这确非易事。

  当然,孟郊也有平易朴素、自然流畅的诗作,但这些诗作在当时并不太引人注目(尽管《游子吟》等诗在后世被广泛传诵),倒是上述风格的诗作,在内容上、语言上都显示了元和年间诗歌创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好奇尚险的诗风在韩愈手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蔚为风气。


孟郊孟郊的评价


  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湜、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锽、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闿运等。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孟郊孟郊的纪念


  孟郊谢世后不久邑人即立孟郊祠,它位于德清县武康镇春晖街与铁路交叉口往西10余米。

  因晚唐兵乱不断而遭毁。南宋景定年间(1260--1264)武康知县国材喜得进士舒岳祥祖传家藏的孟郊遗像后重建祠堂,奉祀孟郊,元代至正十六年(1356)毁于兵荒马乱。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迁回原址,改祠为寺设置山门,后又复为孟祠。日寇侵略中国时期,实行野蛮残酷的“三光政策”三次放火烧武康,城、郊夷为平地,孟祠四周的民房全部化为灰烬,但日寇因畏慑于孟郊的声名与神灵,对孟祠一不敢纵火,二不敢动物,使孟祠秋毫未损,奇迹般地幸存下来。文革“破四旧”时遭毁,我们如今所见到的孟祠,是在1998年经过第四次重建的。

  走进祠内一尊金碧辉煌的塑像,高达3.2米,他就是孟郊。塑像上方的横联是“贞曜千秋”意思就是说东野先生的精神会流芳百世,竖联是“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遍天下平民心”。


孟郊孟郊的作品


  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没有律诗。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或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词藻,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炼,雕刻其险;如韩愈所说“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

  其中有的诗篇反映时代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生活、愤慨贫富不平,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

  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虽然社会生活内容不同,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诗的特色。有些作品如《秋怀》等,则情调不免低沉;“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句,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狭窄的心情。

  孟郊专写古诗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

  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

  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

  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诗人



查辞海 chacihai.com baike-map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