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永乐大典〕是类书名由明成祖命解缙等所纂辑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完成于永乐五年。初名〔文献大成〕后经增订重修命名为〔永乐大典〕计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三亿七十万余言。 永乐元年七月明成祖以天下古今事物浩如烟海但散见放诸书籍察找不易遂命翰林学士解缙等人将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汇辑成一书。解缙等即奉召编纂依韵编次前于次年十一月奏呈成祖成祖赐名为〔文献大成〕此即〔永乐大典〕之前身。后成祖认为该书采集不广记载太略又于三年正月敕谕解缙等人在原书的基础上重修。永乐五年十一月全书重修编成成祖赐名为〔永乐大典〕并亲撰序言以纪其事。 〔永乐大典〕编纂之初订有凡例二十一项对材料的取舍、分类、编排等都有明确规定全书系按照〔洪武正韵〕的韵目编排以韵统字以字系事。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以收集并加以汇聚群介甚为详备。本书保存了明代以前的大量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技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史料。 明嘉靖、隆庆间曾依永乐时所缮正本另摹副本一分;正本约毁于明亡之际副本至清咸丰时也渐渐散失。至清光绪时八国联军人北京副本大部分遭焚毁未毁的几乎全被劫走。一九六零年北京中华书局将现存可收集到的七百三十卷重新影印出版惜已不完备。
永乐大典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书名。明朝成祖敕编聚经史子集等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按韵编排成书王圻《续文献通考》谓一万一千一百册缪荃荪谓一万二千册为四库全书编修前我国典籍之最大结集惟迭经兵火屡有散失民国初年由翰林院移存教育部图书馆者仅存六十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