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北宋陕西夏县涑水乡人学者称涑水先生。光年七岁即凛然如成人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没水中光持石破瓮儿得活京洛间尽传其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时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日:「君赐不可违」乃簪其一。历官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直秘阁、开封府推官。未几同知谏院进三劄子:其一论君德曰仁、曰明、曰武;其二论治道曰任官、曰信赏、曰必罚;其三论练兵曰务精不务多。又进五规:曰保业、曰惜时、曰远谋、曰谨微、曰务宽。仁宗皆纳之。始帝不豫国嗣朱立人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时光为并州通判闻而继之疏三上且贻书劝范镇以死力争;帝感悟曰:「送中书。」司马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皆拱手曰:「敢不尽力。」不久诏立濮王允让之子宗实为皇子;进知制诰固辞改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如谏院。及神宗用王安石为相变法光与王安石原为至友至此为国事与王安石争辩不合尝规其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并谓:「介甫(安石)文章节义颇多过人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而王安石则答以:「受命于人主让法度修之朝廷以授之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为善上乃欲变此而其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光曾三次致书相劝仍不接受二人遂绝交。 熙宁三年(1070)二月神宗任光为枢密副使凡上六次劄子坚辞不受力求外任乃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到任后仍上奏乞免永兴里路青苗役钱;次年徙知许州又辞坚请判西京留司御史台遂移住洛阳专心修〔资治通监〕自是绝口不论朝政。 元丰八年(1085)神宗崩六皇子煦立是为哲宗时年十岁太皇太后高氏(英宗后)及宣仁太后同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相并用吕公着;是年七月罢保甲法十一月罢方田法十二月罢市易法及保马法;元佑元年(1086)三月诏详定役法八月诏常平依旧法罢青苗法。至是光已尽改熙宁、元丰法度。 时与司马光同党者有吕公着、范纯仁、范祖禹、苏赋、苏辙、刘安世、李常、吕大防、王岩叟、刘挚等人称为旧党;新党如吕嘉问、邓绾、蔡确、范子渊、章淳、李定等均黜退。然不久旧党内部以意见不合又分成朔派、洛学、蜀派三派:洛学以程颐为首其门人有司谏贾易左司谏朱光廷辅之;蜀派以苏赋为首殿中侍御史吕陶等为辅;朔派则以光为代表刘挚、王岩叟、刘安世属之。熙丰用事之臣自元佑以来对旧党颇多怨恨阴侍间隙旧党既分裂遂群起而攻;吕大防、刘挚患之欲稍引用以平夙怨以苏辙反对而止。 元佑八年(1093)太后崩哲宗亲政改元绍圣杨畏叛吕大防称述熙宁、元丰政事哲宗遂以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凡元佑所革如免役法、保甲法等皆复之;又立市易法诏进士专习〔三经新义〕并除〔字说〕之禁。 先是熙宁年间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其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即妇人孺子亦知其大名;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所至民遮道聚观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及为相两宫虚己以听言行计从;光亦感知遇之恩欲以身殉社棱宾客悯其体蠃谓宜少节烦劳光日:「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元佑元年九月卒享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临其丧禭以一品礼服赙特厚赠太师、温国公 諡文正 赐碑曰「忠清粹德」;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五皆画像以祀饮食必祝。 司马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兄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师其学化其德有不善则曰:「君实得无知之乎?」于学无所不通惟不喜释老。 司马光虽与王安石意见不合亦仅言新法不便而未尝攻安石之学术、诋及其私德。元佑元年四月安石卒于江宁光致吕晦叔(即吕公着)书盛称其文章节义过人并力请朝廷优予抚恤。另朝廷敷赐安石太傅时敷文为苏东坡手笔东坡誉之为「希世异人学贯千载卓绝之行风动四五」。司马光、苏赋为排安石最力者而对之称誉备至由此也可见北宋之党争乃为国事而争与南宋之挟私怨而争有异。 司马光着有文集八十巷其他着述二十种五百余卷;其中最重要之着作为〔资治通监〕。 司马光编着〔资治通监〕一书先后费时十九年(1066~1084)助修人员有刘恕、刘放、范祖禹三人;另其子司马康则检阅校对其文字。此书于元丰七年十二月完成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公元959)修成二百九十四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巷;另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途;为〔考异〕三十巷;合为三百五十四卷。 梁启超说:「司马光的〔资治通监〕价值不在〔史记〕之下他的贡献全在体裁的创作。自荀悦作〔汉纪〕以后袁宏作〔后汉纪〕干宝作〔晋纪〕都是断代的编年体到〔资治通监〕才通各代成一史。由许多史家分担一部由司马光综合起来简繁得宜很有分寸文章技术不在司马迁之下。先头作了长编比定本多好几倍后来又另作〔考异〕说明去收的来由作〔目录〕提挚全书的纲领体例极完备〔考异〕的体例尤其可贵。我们学古人着书应学他的方法不应学他的结果。固然〔考异〕的方法司马光也运用得不曾圆满我们还可以纠正但不相干只要他能创作这种方法就已有莫大的功劳。自有此法以后一部史书着成读者能知道他去取的原因、根据的所在。所以司马光在史学上的地位和司马迁差不多相等。」又说:「其所经纬规制确为中古以降一大创作故至今传习之盛与史汉培。后朱熹因其书稍加点窜作〔通监纲目〕窃比孔子之〔春秋〕然终莫能夺也。光书既志五代后人纷纷踵而续之卒末有能及光者。」由此可知司马光实领导宋以下近千年之史学;其在史学上的功迹已可永垂不朽。 绍圣之初新党再起执政御史周秩论司马光诬谤先帝章惇、蔡卞请发家断棺诏夺赠諡仆所立碑追贬其官职为崖洲司户参军;徽宗立复太子太保;蔡京擅政复降正议大夫。蔡京并撰奸党碑今郡国皆刻石;长安石工安民辞曰:「司马相公者海内称其正直今谓之奸邪不忍刻也。」府官欲加罪泣曰:「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恐得罪后世。」闻者愧之;靖康初还赠諡;建炎中配享哲宗庙廷。
司马光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1019~1086)字君实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哲宗初入朝为相罢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卒赠温国公諡文正世称为「涑水先生」。着有《资治通监》、《稽古录》、《涑水纪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