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玄装(596~664)俗姓陈名禕河南洛州缑氏县人隋文帝开皇十六年生唐高宗麟德元年二月五日示寂世寿六十九。(依梁启超此外尚多异说不录)世称三藏大师、唐三藏意谓其精通经、律、论三藏熟知佛教圣典;或以其住慈恩寺又称慈恩大师。十岁失怙恃随胞兄长捷法师居洛阳净土寺十三岁正式出家。 玄装出家后四处求学遍访名师饱读大小乘经论及各家学说然各类佛典与学派主旨不一异说纷纭为澄清疑窦追本溯源进而建立统一之佛教遂于唐太宗贞观三年誓游西方以问所惑经甘肃武威出敦煌历新疆、中亚等地重重艰险九死一生终于抵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入当时印度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该寺首席代表戒贤习〔瑜伽师地论〕等各类论典历时五年被推为深通三藏十德之一备受礼遇。后游印度东、南、西、北部数十余国广泛参学又经四年返那烂陀寺。应戒贤之嘱主讲〔摄论〕〔唯识抉择论〕时师子光以〔三论〕批驳〔瑜伽师地论〕玄奘乃撰〔会宗论〕三千颂会通大乘「中观」、「瑜伽」两派争论。再应戒日王之请着〔制恶见论〕驳正量部论师般若毯多〔破大乘论〕。戒日王于曲女城设无遮大会以玄奘所着论点标宗任人破难十八天无一人异议由是获大小乘教徒一致推崇尊称为「解脱天」「大乘天」声誉之隆千古一人凡十七年之久。最后毅然拒绝五印度朝野之多方慰留携带大批经像于贞观十九年(445)返回长安。 玄奘归国为太宗、高宗所钦重供养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太宗且两度劝其弃道从政玄奘均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固辞帝为建长安译经院诏译新经主持译场以传播新知。始太宗贞观十九年夏至高宗麟德元年圆寂凡十九年间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地共译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译经数量占唐译佛教典籍总额之一半以上。复以兼通梵、汉两国语文佛理造诣高深提倡忠于原典逐字翻译所译极精确能矫正旧译信笔直译之讹谬后人每奉为法式称玄奘以前译籍曰「旧译」玄装所译籍曰「新译」为中国译经史开辟崭新纪元具有特殊贡献。又将〔老子〕、〔大乘起信论〕等译成梵文传布印度推动中印文化交流。奉太宗旨口述西行见闻由辩机记录撰〔大唐西域记〕载西域、印度、锡兰等一三八国之历史、地理、宗教、神话传说、风土民情等成为研究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亚细亚古代史最重要之资料至堪珍视。 玄奘既寂高宗哀恸逾恒为之罢朝三日追諡「大遍觉」敕建塔于樊川北原。其后黄巢乱起塔圯或奉其灵骨至南京。抗战之役日人入南京修路掘地得之移奉其国后将部分顶骨归还我国现奉安于南投县日月潭玄奘寺。 玄奘学兼各家所启宗派亦多。在大乘中特重唯识系统译出唯识理论是唯识宗之创立人。门下人才济济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玄门四哲」新罗圆测、道证、胜庄、太贤及日本等国之学人皆慕名前来求学影响广远。历代有关玄奘之研究 重要者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等。
玄奘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玄奘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唐代高僧的法号。(公元602~664)俗姓陈名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幼年因家境贫困随兄长捷法师住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十三岁入选为僧。其后游历各地参访名师研究《涅盘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等。因感诸家各擅一宗说法不一故欲取得总赅三乘的瑜伽师地论来解决疑难而决心西行求法。唐太宗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历尽艰险才到那烂陀寺投入戒贤之门。贞观十九年返长安带回大小乘佛典五百二十筴六百五十七部其后将近二十年间共译出大小乘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译本无论在质或量上都超过各译家的成就为中国最伟大的经译家之一。弟子数千人闻名的有窥基、普光等。在中国民间更从玄奘取经的经历敷演创作不少文学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