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刘勰相关组词:

刘黎儿 刘孝标 刘大魁 刘慕沙 刘昫 刘阳 刘知远 刘宗周 刘完素 刘师培 刘劭 刘秉忠 刘松年 刘天华 刘渊 刘克庄 刘铭传 刘琨 刘方平 刘炫 刘鹗 刘大櫆 刘桢 刘兰芝 前度刘郎 刘子骥 刘义庆 刘长卿 刘彻 刘歆 刘复 刘勰 刘禅 刘海 刘禹锡 刘伯温 刘表 刘安 刘知几 刘基 刘向 虔刘 刘猛将军 刘伶 刘寄奴 刘海蟾 刘国钧 刘白堕 公刘 荆刘拜杀 刘备 依刘 刘圻父 刘逢禄 刘晟基 刘勔 刘理顺 刘悛 

刘勰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刘勰
   繁体: 劉勰
   拼音: liu xie
   读音: liú xié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刘勰造句
   组词,组成语: 

刘勰解释

刘勰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1:刘勰字彦和南朝东莞莒人即今山东莒县人正确的生卒年代史无详载据多数学者考证约生于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前后。至于卒年则学者间尚无定论然亦大致倾向于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至梁中大通四年(532)之间。
  刘勰早孤家贫然而笃志好学据〔文心雕龙·序志〕所载知其曾于七岁时梦彩云若锦而攀采之隐然具有成为「梓材之士」的理想怀有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然终因家贫故于母亲死后入定林寺依名僧僧佑而居、居定林寺十余年博通经论并于僧佑之主持下参与佛经之整理研究、分类着录编集等工作、严可均所辑〔全梁文〕第七十一卷收有僧佑主持编定的各种佛经和佛学论着的序记其中杂有刘勰之作如〔梵汉译经音义同异记〕、〔出三藏记集序〕、〔钞经录〕可能均出自刘勰之手甚至〔弘明集序〕之风格亦与刘勰相似可见刘勰为僧佑之重要助手对于整编佛教文献功不可没。尤其帮助僧佑编辑〔出三藏记集〕对东汉至梁期间所译经、律、论三藏的目录、序记和译者传记等加以整理着录成为我国现存之第一部经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刘勰于依僧佑而居期间又常从事佛教碑铭之写作并以此闻名于京师当时京师寺塔及名僧之碑志必请刘勰制文可惜今多不存仅〔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像碑〕一文留存至今宋孔延之〔会嵇掇英总集〕卷十六全文收录。这篇碑铭颇长然而全文洋洋洒洒气势非凡、结构谨严描写石城之自然景观与赞美造像之部分则富于文学性脱离一般碑铭之刻板形象。
  最直接表现刘勰佛学思想的当属收于〔弘明集〕第八卷的〔灭惑论〕;〔灭惑论〕之作主要为驳斥〔三破论〕而来。由于刘勰深通儒、道思想于佛学界又颇具名声因此为文破斥当时对佛教的攻击自属适当的人选其所论辩于当时更具有重大意义。文中阐述佛教理论与儒家提倡的孝道思想、礼义精神可以并行不悖认为倡导佛教更不会导致「国空民穷」、「国灭人绝」用以反驳当时所称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的说法。并指出佛法所重在于修练精神道教则重在修练形体然而形器有终而神识无穷因此道教之要求长生成仙为不可能而佛教由于以追求精神的超越为本所以可教人获得精神的解脱与生活的智慧。刘勰诋斥道教炼丹服药之无意义而以大乘佛学空宗的理论阐发佛学练神的主旨以为「大乘圆极穷理尽妙。故明二谛以遣有辨三空以标无四等弘其盛心六度振其苦业。」由大乘佛教之注重普渡众生不以追求寂灭为务因而常怀出世而不离世之精神重视现实人生尤其是布施、忍辱、精进三度之修行与儒家积极入世之精神更可相通。
  刘勰之代表作〔文心雕龙〕与锺嵘之〔诗品〕并称中语文学批评典籍之双璧。〔文心〕不仅为文学理论之作全书更有体大虑周、笼罩群言之特点具有完整严密之理论体系。溯其源由则与勰钻研佛教经论深明精密思辨有关。


刘勰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473) 字彦和南朝梁东莞(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早年家贫依沙门僧佑学习佛教经论晚年出家法名慧地。着《文心雕龙》五十篇。书中讨论的范围广泛包括文学源流、文体区分、创作方法及文学批评等方面为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着作。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