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辞海

 部首检索 拼音检索 近义词 反义词 语造
韩愈相关组词:

愈挫愈奋 韩奕 极切瞻韩 愈战愈勇 韩擒虎 韩柳 韩朋鸟 韩朋 韩信登坛 韩康卖药 韩信将兵 孟诗韩笔 韩寿分香 韩卢逐逡 韩卢逐块 每下愈況 韩诗 韩湘子 韩卢 韩延寿 韩寿偷香 韩诗外传 愈演愈烈 韩愈 韩幹 韩婴 韩信 每况愈下 每下愈况 愈愈 愈合 愈出愈奇 全愈 病愈 申韩 三韩 识韩 治愈 韩非 别本韩文考异 

韩愈基本信息介绍

   简体: 韩愈
   繁体: 韓愈
   拼音: han yu
   读音: hán yù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造句: 韩愈造句
   组词,组成语: 

韩愈解释

韩愈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教育Wiki编版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卒于穆宗长庆四年享年五十七岁;諡曰文;祖籍昌黎学者称他为昌黎先生;着作有〔韩昌黎集〕行于世。
  近代史学家钱穆在所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曾特别指出:研究近代学术必须从宋代开始而研究宋学则必须从唐代开始从研究唐代韩愈的思想开始。他说:「唐之学者治赋取进士第得高官卑者渔猎富贵上者建树功名是谓入世之士;其遯迹山林栖心玄寂求神仙溺虚无归依释老则为出世之士。亦有既获膴仕得厚禄美名转而求禅问道于草泽枯槁之间者;亦有以终南为捷径身在江湖而心在魏阙者。独昌黎韩氏进不愿为富贵功名退不愿为神仙虚无而昌言乎古之道曰:『为古之文者必志乎古之道。』而乐以师道自尊此皆宋学之精神也。治宋学者首昌黎则可不昧乎其所入矣。」
  由此可知宋代理学之昌盛可说是衰落已久的儒学之复兴;而儒学之复兴则在唐代已见萌芽。近人胡适之尝以宋儒的「新孔学」克服佛教束缚为中语文艺复兴的起点;而可称为宋儒「新孔学」亦即理学的先驱者当推韩愈。
  宋代学者文人几乎异口同声对「文人之雄」的韩愈表示一致的推崇。如石介就曾说:「孔子为圣人之至韩吏部为贤人之至;不知更几千万亿年复有孔子不知更几千百年复有吏部。孔子之〔易〕、〔春秋〕、圣人以来未有也;吏部〔原道〕、〔原人〕、〔原毁〕、〔佛骨表〕自诸子以来未有也。呜呼!至矣。」又如苏轼平生自视颇高但在其所作〔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独推尊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并指出从东汉以来圣道沦丧文风败坏佛老邪说流行虽经唐朝贞观、开元的盛世有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的辅佐也不能挽救惟独平民出身的韩文公在谈笑里领导着大众使天下人重归正路到现在已经三百年了。苏氏推崇韩愈的文章振起八代衰颓的文风;他的道理拯救了天下人的沉溺;他的忠心不怕触怒皇帝;他的勇气能制服三军的统帅。再由于当时在政治上学术上都具有崇高地位的欧阳修出来鼓吹尹师鲁、梅尧臣、王安石、曾巩等的推动韩文遂大行于世达到「天下学者非韩不学」的盛况。从宋儒的着作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韩愈对宋代学术的重要影响。
  韩愈一生凄凉孤苦三岁就父母双亡依靠着哥哥及嫂嫂郑氏抚养。七岁就知道努力学问出口成文;十一岁时他哥哥因为宰相元载得罪了朝廷受到连累贬官岭南他跟着哥嫂迁徙到南方;十五岁时他哥哥在韶州刺史任内去世韩愈跟着嫂嫂带着哥哥的灵柩万里奔波归葬中原;又值中原多事兵慌马乱全家又迁居到宣州(今安徽宣城)。命途坎坷历尽艰苦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韩愈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逝承接先人血脉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儿十二郎;「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凄凉孤苦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环境更激发他刻苦自修、好学不倦的毅力终于读通了六经及诸子百家之学。
  韩愈曾在他〔进学解〕一文中借学生的口气说出他在治学方面所下的工夫;说他嘴里不停地念着六经的文章手里不住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记事的书一定要抓住纲要言论的书一定要探求深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是指他学不厌;「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是形容他非但白天苦读夜里还要点着油灯继续用功积年累月努力不懈。韩愈谦称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工夫到家了没有不过他总算孜孜不倦的已埋头学习了二十多年而后才能有所成就。
  韩愈的文章议论严正规模宏大。邵博在〔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四中指出:「韩退之之文自经中来。」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也说:「文字要奇伟要精采有英气、奇气……但奇伟出之自然乃妙……此存乎其人读书深志气伟耳。若专学诗文不去读圣贤书培养本源终费力不长进。如韩公便是百世师。」这就是韩愈自己所讲的「闳其中而肆其外」「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的意思。
  韩愈因为读书多见事多理足而识见有主下笔为文遂能不徒托之以空言且能见诸于行事;其持身立朝乃能表现高风亮节直言敢谏〔新唐书〕本传说他「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因此得罪了执政触怒皇帝被贬官、被放逐到蛮荒远地亦不懊悔。他就是这种不仅能知「道」而且真能切实行「道」的人。
  唐德宗贞元八年(792)韩愈考取了进士时年二十五岁;因为生性耿直不善奔竞直到三十一岁才得到入仕的机会。在做监察御史、职方员外郎、中书舍人的时候前后三次贬官都是因为上疏奏陈政事与朝廷议论不合而获罪。在宪宗朝更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被贬潮州。但韩愈坚持君子居心有一定道理行为有一定规矩;用他就把「大道」行于世人;不用他就把「道」传给学生或着书立说留为后人的模范。所以韩愈能够屡挫不屈不怨不悔。
  韩愈在〔伯夷颂〕中曾说:「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故其一生信道笃而自知明不肯随俗浮沉以邀一时之誉;宁愿寂寞当时但求流名后世。
  韩愈虽好读古书学古人但不为古书所役更不让古人牵着鼻子走;能「卓然不丐于古而一出诸己」达到「举世非之而不惑」的境地。
  韩愈有关教育方面的见解见于其〔师说〕一文;此文开始即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主张「道之所存即师之所存也」。因此他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家的讥笑侮辱招收后进学者抗颜为之师。
  韩愈所以「以师自任」一方面是要移风易俗行古道独为所不为一方面是「古道热肠」基于对青年后进的爱心与责任心「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他的主旨可说是为了传道。另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之所存即道之所存」均不外此意。
  韩愈去世后推崇他的文章甚多;其中以文彦博〔绦州新修至圣文宣王庙碑记〕所言可谓极致。其意为:孔子之道由孟子、韩愈之阐扬而益为昌明孟子距杨、墨而道以之传韩愈排老、佛而道亦因文以见。自孟子以后韩愈以前虽不乏尊孔、孟或辟佛、老者但可以说其影响的深远和钜大没有一个人可以比得上韩愈的。


韩愈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諡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查辞海 chacihai.com 浙ICP备19001761号-4